[发明专利]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3745.5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8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毅珊;范榕;左永朋;金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B13/02;H04W4/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延时 传感器 网络 传输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在发送端设置重传时间RTO小于往返时间RTT;采用间隔停等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发送端在第k次传输的数据反馈信息,接收端在第(k+2)次传输时对此反馈信息进行相应处理:接收端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同时传输剩余发送窗口大小的新数据包;发送端根据RTO与去冗余有效吞吐量的关系式通过RTO=argmax(γn)寻找通信系统在获得最佳去冗余有效吞吐量时所对应的重传时间RTO,在限制条件内寻找最优RTO重传时间;给定实际通信中节点间的通信距离,最优RTO,并将此最优RTO设置为RTO重传时间,此时系统得到最佳去冗余有效吞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过声信号进行通信。水下声信道具有时延长、带宽窄、噪声大、误码率高以及传播损失的特点;水下传感器节点具有可移动性、体积大、高能耗、难以更换电池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水下传感器网络可以看作延迟/中断容忍网络(DTN)。虽然目前针对DTN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并不适用于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因此解决水下传感器网络延时长的问题十分迫切。
DTN网络的主要协议是束协议(BP),采用存储转发的托管机制,下层协议常采用TCPCL/TCP、 UDPCL/UDP、LTPCL\LTP协议,该网络架构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因此,可以将DTN网络技术引入水下传感器网络。但是,传统的针对陆地通信的DTN技术应用于水下会大大增加网络延时,这使得水声通信的传输效率很低。在具有同样长延时问题的深空DTN车辆网络中,采用设置重传超时 (RTO)定时器时间小于往返时间(RTT)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该方法会引入数据的冗余重传,且实现前提是假设信道带宽足够宽,并不适用于信道带宽较窄的水声通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水下传感器网络长延时,通信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根据水下节点间在实际通信的不同距离需求,给出发送端的最优 RTO重传时间设置,使得通信系统能够获得最佳的去冗余有效吞吐量。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
(1)在发送端设置重传时间RTO小于往返时间RTT;
(2)采用间隔停等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发送端在第k次传输的数据反馈信息,接收端在第 (k+2)次传输时对此反馈信息进行相应处理:接收端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同时传输剩余发送窗口大小的新数据包;
(3)发送端通过
得到RTO与去冗余有效吞吐量的关系式,其中γn表示去冗余有效吞吐量;Ntotal_n表示以发送文件大小为归一化量纲的k次传输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Lfile表示要发送的文件大小;Ldata表示文件分割的数据包大小;RTTlast表示最后一次传输所需要的往返时间;Tbreak表示突发中断事件持续的时间;Ndata表示发送窗口每次发送的数据包数量;Ndata_last表示最后一次传输发送窗口中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发送端通过RTO=argmax(γn)寻找通信系统在获得最佳去冗余有效吞吐量时所对应的重传时间 RTO,在限制条件内寻找最优RTO重传时间,其中Tprop表示通信往返传播时间;Tdata表示数据包传输时间;Tack表示ACK信息传输时间。
(4)给定实际通信中节点间的通信距离,根据步骤(3)找到该条件下的最优RTO,并将此最优RTO设置为RTO重传时间,此时系统得到最佳去冗余有效吞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3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