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32211.0 | 申请日: | 2018-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8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奕彰;张黎鸿;梁舒展;陈亚梯;樊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M11/20 | 分类号: | H03M11/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拨码开关 转换模块 地址检测 脉冲波 地址定位装置 地址定位 输出接口 信号转换 根数据 输出端连接 模块连接 数字芯片 输出 地址码 线连接 预设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装置,包括拨码开关,与拨码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的压控转换模块,用于将拨码开关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脉冲波,与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连接的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脉冲波对应的地址码;其中,所述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与地址检测模块通过一根数据线连接。可见,本方案中,利用拨码开关预设各模块的地址后,通过压控转换模块将各拨码开关输出的信号转换为脉冲波,只需要一根数据线将压控转换模块与地址检测模块连接,便可实现对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拨码开关的8根线都连接至数字芯片而引起的资源浪费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方法,效果如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拨码开关,也称为地址开关、数码开关等,是一款用来操作控制的地址开关,采用的是0/1的二进制编码原理。利用拨码开关对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进行预设操作简单且易实现。
在利用拨码开关对系统中各模块进行预设地址设置时,将拨码开关插接或焊接于线路板上,然后通过调节拨码开关的开关键设置与该拨码开关相对应的模块的地址位。其中,拨码开关共有8个位,1、2、3、4、5、6、7、8,每个位代表一个数值,推到ON的位置为则为0,拨到下面依次代表1、2、4、8、16、32、64、128,拨到下面的位代表的数值相加,就是该机的地址码。当设置好各模块的地址码后,需要对各模块的地址码进行解析输出。传统的方法是,将拨码开关的8个位引出8条线,依次连接至地址检测芯片的引脚以对该模块的地址进行解析。但是采用该种方法导致拨码开关至地址检测芯片所需的数据线过多,浪费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地址检测芯片的引脚资源。
因此,如何避免采用拨码开关对系统中各模块地址进行定位时而引起资源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装置和方法,避免了采用拨码开关对系统中各模块地址进行定位时而引起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装置,包括:
拨码开关,与所述拨码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的压控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拨码开关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脉冲波,与所述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连接的地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与所述脉冲波对应的地址码;
其中,所述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地址检测模块通过一根数据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控转换模块具体为NE555P芯片,则对应的,所述拨码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NE555P芯片的DISCH接口连接,所述地址检测模块与所述NE555P芯片的OUT接口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信号隔离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信号隔离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连接,所述信号隔离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地址检测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隔离传输模块与所述压控转换模块之间、所述信号隔离传输模块与所述地址检测模块之间均通过光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线具体为光缆。
优选的,所述信号隔离传输模块具体为光耦合器,对应的,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压控转换模块的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地址检测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址检测模块具体为51单片机。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中各模块的地址定位方法,包括:
将拨码开关输出的信号转换为与所述信号对应的脉冲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2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