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30506.4 | 申请日: | 2018-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新;吴向龙;肖成峰;徐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37219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树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61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膜层 不规则结构 电子阻挡层 外量子效率 紫外光 发光功率 规则结构 量子阱层 欧姆接触 依次设置 钝化层 非掺杂 缓冲层 衬底 刻蚀 制备 芯片 保留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AlN缓冲层、非掺杂AlGaN缓冲层、n型AlGaN层、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透明导电膜层、钝化层,所述透明导电膜层上设置有p型欧姆电极,所述n型AlGaN层上设置有N型欧姆电极,所述p型GaN层上刻蚀有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减少了p型GaN层对紫外光的吸收,同时保留了p型GaN层与透明导电膜层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UV‑LED的外量子效率和发光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逐渐成为最受重视的光源技术之一,一方面LED具有体积小的特征;另一方面LED具备低电流、低电压驱动的省电特性;同时它还具有结构牢固、抗冲击和抗震能力强、超长寿命等众多优点。特别是在紫外光区,AlGaN基多量子阱的紫外LED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成为目前紫外光电器件研制的热点之一。AlGaN基多量子阱UV LED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紫外光在丝网印刷、聚合物固化、环境保护、空气与水净化、医疗与生物医学、白光照明以及军事探测、空间保密通信等领域都有重大应用价值。
由于p型AlGaN层不能提供良好的空穴注入效率,导致很难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因此在p型层一侧多采用p-GaN层制作p型欧姆接触,来提高p型层的空穴注入效率。但由于p-GaN层对紫外光(200nm-365nm)的强吸收和较低的反射率,使量子阱向p型层一侧辐射的光被p-GaN层吸收,从而不能被提取出来,造成较低的光提取效率。未被提取的光大部分被吸收转换成热量,使器件温度上升,严重影响器件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倒装和改变P型层的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5355736A公开的一种具有量子点p区结构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由于采用GaN或低Al组分AlGaN量子点作为p区材料,易实现Mg掺杂和激活;又因为量子点相较于高维材料具有更大的禁带宽度,可以避免其对紫外出射光的吸收,因此该结构可以从而提高UV-LED的外量子效率和发光功率。但对较短波长的紫外光,该专利描述的技术不能很好避免对紫外出射光的吸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UV LED芯片制备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紫外光吸收的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的制备方法;
术语解释:
UV LED,紫外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型GaN层的UV LED芯片,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AlN缓冲层、非掺杂AlGaN缓冲层、n型AlGaN层、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透明导电膜层、钝化层,所述透明导电膜层上设置有p型欧姆电极,所述n型AlGaN层上设置有N型欧姆电极,所述p型GaN层上刻蚀有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
p型GaN层上刻蚀有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减少了p型GaN层对紫外光的吸收,同时保留了p型GaN层与透明导电膜层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UV-LED的外量子效率和发光功率。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所述p型GaN层的表面积的比值为10%-5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所述p型GaN层的表面积的比值为3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为圆柱体,圆柱体横截面圆的直径为3-5μm,相邻圆柱体之间的距离为6-10μm。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规则结构体或不规则结构体为梯形体或锥形体。
此处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较大出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0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