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外墙防老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0023.4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孙霞伢;丁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设备建筑设计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62;E04B2/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机构 幕墙 侧支架 幕墙固定机构 建筑幕墙 建筑外墙 连接机构 顶支架 防老化 楼板 安装过程 方法使用 建筑装饰 紧密配合 卡合连接 锁紧机构 整体幕墙 安装管 可转动 锁紧块 齿轮 滑条 卡合 拆卸 收入 | ||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外墙防老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建筑幕墙,该建筑幕墙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幕墙固定机构、第三支撑机构、锁紧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本发明通过连接机构可预先与楼板连接,对支撑机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当对顶支架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安装管与连接机构卡合在一起便可,工人无需再举着顶支架进行安装;幕墙固定机构与侧支架之间为卡合连接的方式,在安装时,只需由下至上逐列安装便可,使得整体幕墙系统的安装过程更为简便,幕墙与侧支架之间、幕墙之间均紧密配合,结构强度高;当需要对幕墙进行拆卸时,可转动调节齿轮,使得锁紧块收入到滑条内,便可实现幕墙与侧支架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外墙防老化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和后面的支承结构组成,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面板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分为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
当前的建筑幕墙在进行安装时板材过大,在搬运时很不方便;施工时需要安装很多的钉子,使得安装时间较长,工序较为复杂;拆卸时很容易破坏幕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外墙在日照、雨淋,风吹的作用下会老化、脱落,减缓建筑外墙的老化速度变得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防老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建筑幕墙,该建筑幕墙通过连接机构可预先与楼板连接,对支撑机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当对顶支架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安装管与连接机构卡合在一起便可,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施工速度,工人无需再举着顶支架进行安装;幕墙固定机构与侧支架之间为卡合连接的方式,在安装时,只需由下至上逐列安装便可,使得整体幕墙系统的安装过程更为简便,幕墙与侧支架之间、幕墙之间均紧密配合,结构强度高,幕墙由多个小幕墙拼装而成,使得工件运输更为方便;当需要对幕墙进行拆卸时,可转动调节齿轮,使得锁紧块收入到滑条内,便可实现幕墙与侧支架分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外墙防老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新外墙涂刷防水涂料;
s2:将建筑幕墙安装在s1中外墙的外侧面;
s3:在s2的建筑幕墙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s4:在s3的建筑幕墙上设置排水管,将雨水集中排出;
其中,所述建筑幕墙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幕墙固定机构、第三支撑机构、锁紧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顶部垂直固定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以对幕墙的侧边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用以对幕墙的底边进行限位;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卡合固定有若干个所述幕墙固定机构,所述幕墙固定机构用以对玻璃幕墙进行安装固定,所述幕墙固定机构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幕墙固定机构的内部设有所述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以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进行配合限位;所述锁紧机构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对锁紧机构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三支撑机构,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用以对幕墙的顶边进行限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底支架、安装板以及第一固定钉,所述底支架的内部开有凸字型的第一滑槽,所述底支架的两侧壁垂直焊接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贯穿有所述第一固定钉;为了对幕墙进行底部支撑。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侧支架、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述侧支架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二滑块,所述侧支架的底端设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滑动连接,所述侧支架的两侧壁对称开有长方形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侧均连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呈三角形,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为了对幕墙进行侧部支撑,并且可快速对幕墙进行安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设备建筑设计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设备建筑设计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0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隔音隔热的方法
- 下一篇:装配式墙板灌浆补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