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6766.4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5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全威;吴国平;高翔宇;郭鹏宏;盖志超;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致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559 | 分类号: | E01F9/559;E01F9/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通信 网络 智能 道钉 同步 闪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及系统。所述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应用于智能道钉组,所述智能道钉组包括多个智能道钉,当所述智能道钉接收激活信号后,所述智能道钉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其包括如下步骤:一、由无线信号源向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道钉组按时间顺序发送一个激活信号组,所述激活信号组包括n个激活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二、如果所述智能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所述智能道钉从接收的激活信号所处的时间点延时至所述激活信号组完成后,所述智能道钉转变为激活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道钉的应用在道路交通指示领域越来越广泛。相较于有线通信的道钉而言,无线通信的道钉由于具有施工简单,且不用破坏路面,逐渐地获得大范围的推广。
为了让道钉同时闪烁以提供指示或警示,目前常用的做法是:由信号源向多个智能道钉同时发送激活信号,当多个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后开始同时闪烁。
但是,由于道钉通常设置在人流或车流较大的路口,信号源发送的激活信号可能会被其他无线信号干扰而丢失,导致对道钉的无线同步控制存在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应用于智能道钉组,所述智能道钉组包括多个智能道钉,当所述智能道钉接收激活信号后,所述智能道钉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其包括如下步骤:一、由无线信号源向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道钉组按时间顺序发送一个激活信号组,所述激活信号组包括n个激活信号,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二、如果所述智能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所述智能道钉从接收的激活信号所处的时间点延时至所述激活信号组完成后,所述智能道钉转变为激活状态。
优选地,在步骤二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三:每一所述智能道钉闪烁完成后,自动转入休眠状态。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智能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后,判断所述激活信号在所述激活信号组内所处的时间点;所述智能道钉内的计时器从所述时间点开始计时,并计时至所述激活信号组完成后,所述智能道钉转变为激活状态。
优选地,当所述智能道钉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智能道钉内的计时器归零,且所述智能道钉监听激活信号。
优选地,当所述智能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后,所述智能道钉内的计时器开始计时,且所述智能道钉停止监听激活信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方法内,如果所述智能道钉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所述智能道钉从接收的激活信号所处的时间点延时至所述激活信号组完成后,所述智能道钉转变为激活状态;由于所述智能道钉组内的智能道钉只要能够接受到所述激活信号组中的任一激活信号,就可以从休眠状态转换为激活状态,并且通过延时操作,使得所有接收到激活信号的智能道钉在所述激活信号组完成后开始闪烁,从而不仅可以降低干扰信号对激活信号的干扰可能性,而且还能够保证所有的智能道钉同步闪烁;
2、当所述智能道钉处于休眠状态时,所述智能道钉内的计时器归零,且所述智能道钉监听激活信号,对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道钉的计时器进行归零操作,保证延时计时的准确性,且免除了对所述智能道钉的计时器进行校验过程,提高设备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致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致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67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