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5814.8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8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风冈成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1S43/19 | 分类号: | F21S43/19;F21S45/10;F21V19/00;F21W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灯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噪音、风噪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10)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0),该壳体(20)具备开口(23);发光部(33),该发光部(33)容纳于上述壳体(20)、且从上述开口(23)朝向壳体(20)的外侧露出;光源(36a、36b),该光源(36a、36b)配置于上述发光部的光入射端部(43)的附近;主体(34),该主体(34)对上述发光部进行支承;以及抵接部(35),该抵接部(35)沿着上述发光部(33)的侧面而配置、且与上述壳体(20)的内壁(28)抵接而对上述壳体(20)进行支承,上述抵接部(35)具有挠性,上述抵接部(35)与上述主体(34)或者上述抵接部(35)一体成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从壳体的开口露出的发光部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一种构成为在侧反射镜壳体设置开口部,并使导光透镜从该开口部露出而作为发光部发挥功能的侧转向灯。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侧转向灯中,为了使侧反射镜壳体和导光透镜不会因振动而直接碰撞从而产生噪音、或者因二者之间所产生的间隙而产生风噪,必须在透镜的凸缘部与壳体的开口周围的内壁之间设置作为其他部件的由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保护件(参照0033段、图5)。因此,需要通过粘接而将该保护件安装于透镜前表面部的周围的工序,使制造成本升高。
因此,取代保护件,使用在对发光部进行支承的主体上一体成形有由挠性材料构成的抵接部的部件,并利用抵接部对灯壳体进行支承,由此使抵接部作为缓冲材料以及密封圈等而发挥功能,从而具有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效果。进一步地,还具有通过减少灯具的部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通过上述效果而克服以往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4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噪音、风噪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该壳体具备开口;发光部,该发光部容纳于上述壳体、且从上述开口朝向壳体的外侧露出;光源,该光源配置于上述发光部的光入射端部的附近;主体,该主体对上述发光部进行支承;以及抵接部,该抵接部沿上述发光部的侧面而配置、且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抵接而对上述壳体进行支承,上述抵接部具有挠性,上述抵接部与上述主体或者上述发光部一体成形。
优选地,在上述方式中,上述主体形成为板状,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抵接部配置于上述主体的板状面,上述发光部从上述板状面的突出量大于上述抵接部从上述板状面的突出量。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方式中,上述发光部通过与上述主体的多色成形而形成。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抵接部具有截面近似呈三角形、且以远离发光部的方式倾斜的形状。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一体成形”意味着不使用二次粘接、机械式接合而在接合的同时使两个以上的部件成形为一体。另外,“单色成形”意味着使相同材质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成形为一体。另外,“双色成形”意味着使材质各不相同的两个部件成形为一体,“多色成形”意味着使材质各不相同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成形为一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抵接部与主体或者发光部成形为一体,因此,无需另外的粘接等工序,就能够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噪音、风噪。因此,可提供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基础上,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噪音、风噪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