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25629.9 | 申请日: | 201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2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那景新;慕文龙;谭伟;秦国锋;栾建泽;申浩;高原;吴懿融;杨佳宙;刘浩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杠杆 粘接 铰接 连接件 疲劳性能测试 中心铰接 下端 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 温度区间 加载杆 加载孔 上端 固定板连接 拉力传感器 输出轴端部 对称设置 固定板 油缸 测试 | ||
1.一种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箱,其上方固定设置油缸;
第一拉力传感器,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油缸的输出轴端部;
固定板,其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境箱内部顶板上;
多个第一连接件,其上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多个粘接接头,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铰接;
多个第二连接件,其上端与所述粘接接头的下端铰接;
多个第一加载杠杆,其沿中心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加载孔,并通过所述加载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铰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加载杠杆的中心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
多个第三连接件,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加载杠杆的中心铰接;
多个第二加载杠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下端铰接;
多个第四连接件,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加载杠杆的中心铰接;
第三加载杠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下端铰接;
加载杆,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拉力传感器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三加载杠杆的中心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拉力传感器,其上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接头为8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力传感器量程至少为所述第二拉力传感器量程的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均为U型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下端与所述环境箱顶板的距离至少为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载杠杆中心两侧至少分别设置3个加载孔。
8.一种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取不同温度下的粘接接头应力幅S与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得到温度Ti下的S-N曲线函数:
S=Ai+Bi lg N;
其中,Ai、Bi为疲劳参数;i=1,2,…n;
步骤2、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疲劳参数变化规律,将疲劳参数A,B拟合成关于测试温度的函数,A=g(T);B=h(T);则:
S=g(T)+h(T)lg N;
步骤3、施加实际载荷,计算粘接接头危险点应力值S;根据温度T和所述应力值S得到粘接接头实际疲劳循环次数Nrea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计算温度影响系数R,并根据所述温度影响系数R对计算过程进行修正,所述温度影响系数R为:
其中,Sf为准静态失效强度;Sf(25)为常温25℃时的准静态失效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服役温度区间内的粘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两次疲劳循环中,第二拉力传感器所采集的最大载荷之差绝对值超过100N,则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停止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6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漆附着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初凝前浆体表面粘结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