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泵及其充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5417.0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裕爵;孙敏洁;陈桪;吴国庆;魏远洋;陈章俊;张倍嘉;骆志明;庞方丹;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35/00 | 分类号: | F04B35/00;F04B39/10;C25B1/04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腔 电路 充气泵 电火花 电解 活塞 控制器 储水槽 充气 出气单向阀 控制器控制 吸气单向阀 吸气 便于携带 充气过程 工作模式 内部气体 腔体分隔 腔体内部 密闭 腔体 | ||
1.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以及位于所述腔体内部的活塞、储水槽、电解电火花电路、控制器、吸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
所述活塞在所述腔体内部滑动并将所述腔体分隔成两个密闭的反应腔,分别为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
所述电解电火花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其位于所述储水槽内部,其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位于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所述第二电路位于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
所述吸气单向阀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
所述出气单向阀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
所述腔体内部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的上表面为平面,其下表面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腔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凸起;
所述储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其内部盛装有水,所述储水槽内部水的液面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下表面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凸起的截面积,且所述第一凸起伸入所述第二凸起内部。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泵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第一电路的电解模式: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体积最小,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第一电路的电解模式,电解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聚集氢气和氧气,所述活塞往所述第一反应腔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S2、启动第一电路的电火花模式:当所述活塞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器停止所述第一电路的电解模式启动所述第一电路的电火花模式,并输出一个脉冲进行点火,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的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个推力,推动所述活塞往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体积达到最小;
S3、启动第二电路的电解模式: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体积最小,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第二电路的电解模式,电解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聚集氢气和氧气,所述活塞往所述第二反应腔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S4、启动第二电路的电火花模式:当所述活塞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器停止所述第二电路的电解模式,启动所述第二电路的电火花模式,并输出一个脉冲进行点火,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的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个推力,推动所述活塞往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体积达到最小,回到初始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的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水,使得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呈低压状态,外界的气体通过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的吸气单向阀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内部,完成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吸气过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在所述第一反应腔体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反应腔的体积不断减小,其内部的气体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通过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的出气单向阀排出,完成所述充气泵的一次充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的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水,使得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呈低压状态,外界的气体通过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的吸气单向阀进入所述第二反应腔内部,完成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吸气过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在所述第二反应腔体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反应腔的体积不断减小,其内部的气体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通过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的出气单向阀排出,实现所述充气泵的二次打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和S4步骤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腔体的中间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4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态流体的热压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室外球体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