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3137.6 | 申请日: | 201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1/02;C08L61/06;C08K3/08;C08K3/22;C08K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降解 微孔塑料 甲醛 多孔植物纤维 制备 复合酚醛树脂 改性 负离子粉末 甲醛净化剂 有机钛酸酯 酚醛树脂 固化成型 碱性溶液 金属粉末 酸性溶液 植物纤维 固化剂 热反应 溶剂 模具 浸泡 室内 净化 加工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甲醛净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纤维在碱性溶液中浸泡得到多孔植物纤维;(2)将多孔植物纤维、负离子粉末和有机钛酸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后,进行热反应,得到改性多孔植物纤维;(3)将金属粉末和改性多孔植物纤维加入酚醛树脂中混合均匀,得到复合酚醛树脂,接着向复合酚醛树脂中加入固化剂和酸性溶液,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即得到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本发明的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能够加工成多种形状的零件,能够持久、彻底的净化室内的甲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净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广泛存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其浓度,在低浓度下刺激眼黏膜,浓度稍高时刺激上呼吸道,引起咳嗽、胸闷、头痛和恶心,浓度更高时引起鼻炎、咽炎、肺气肿、肺癌,甚至死亡。目前己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由甲醛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新热点。
目前,常用的甲醛净化方法是将甲醛催化降解剂放入盒体内,而盒体本身不仅不能够催化降解甲醛,而且还向空气中释放甲醛,从而影响甲醛催化降解剂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该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能够对室内的甲醛进行吸附和催化降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纤维在碱性溶液中浸泡5~24h,得到多孔植物纤维;
(2)将多孔植物纤维、负离子粉末和有机钛酸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后,超声15~30min,然后在80~120℃下密封反应3~6h,得到改性多孔植物纤维;
(3)将金属粉末和改性多孔植物纤维加入酚醛树脂中混合均匀,得到复合酚醛树脂,接着向复合酚醛树脂中加入固化剂和酸性溶液,然后倒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即得到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碱性溶液对植物纤维进行浸泡,能够除去纤维中的果胶等物质,从而形成多孔植物纤维,将多孔植物纤维与负离子粉末和有机钛酸酯混合后超声,能够使负离子粉末与有机钛酸酯进入多孔纤维的孔隙中,然后进行封闭热反应,使有机钛酸酯分解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即在植物纤维的孔隙内生成了具有催化性能的纳米二氧化钛,然后再采用酚醛树脂对多孔纤维的孔隙进行封闭,避免纳米二氧化钛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此外本发明中在酚醛树脂中加入了牺牲模板金属粉末,最后采用酸性溶液对金属粉末进行刻蚀,在酚醛树脂中也生成了细孔,能够使气体进入多孔纤维内部,并进行催化降解反应。
本发明的催化降解甲醛的微孔塑料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高,能够吸附甲醛;且孔隙中的负离子粉末和纳米二氧化钛能够对甲醛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对甲醛的吸附分解作用,能够持久净化甲醛,避免二次污染,安全环保,且酚醛树脂树脂能够制成多种不同形状的零件或壳体,适用领域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乐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3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