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2256.X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9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扬;王赛;李凤;王林;龙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态 隔离 鱼类 修复 底质 植物 攫取 富营养化 水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首先对高营养盐含量水体、藻类富集区域、或受污染水域进行生态隔离,然后清除可起水体扰动的土著鱼类,再对围隔内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喷洒锁磷剂以保障水体透明度、减少底质中的磷酸盐内源释放,再重建以水生植物群落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依托沉水、挺水、浮叶植物的强吸收能力,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控制藻类和悬浮颗粒物水平,防止“藻华”爆发。本发明方法在修复后稳定性极高,能够长期维持水体的高透明度,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底质中内源营养盐被封锁,使水生态系统处于完善的自主循环状态,达到富藻区氮磷营养盐攫取与水质改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大量的营养物质不断地流入湖泊,致使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水生植物具有极强的的富集氮磷的能力;并有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体中的有限光能,也可为水体增加溶解氧;同时也可为复杂食物链的形成提供食源、栖息地和其他必需条件,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
近10年来,国内外对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恢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将以藻类为优势的浊水态水体转为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优势的清水态水体。包括生物调控的开拓者Shapiro也认为生物调控必须以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为主,才能维持清水态湖泊生态系统。许多研究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可维持水体长期稳定于清澈状态。生物调控之后要保持长期稳定性,总磷浓度应小于0.10mg/L,而沉水植物对稳定清水态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浊水态和清水态之间的转换开关及维持清水态的缓冲器。
但是,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或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时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低是水生高等植物生存的主要压力之一,由于水体透明度低,水下光照不足,水生高等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光能生长。此外也有研究指出,藻类亦可抑制水生高等植物生长,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藻华对水生高等植物往往有致命伤害作用。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增加、“藻华”频繁、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采用单一处理措施已经难以解决问题,同时,采用多种水质改善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受损水体治理的大趋势。实践证明,通过建立稳定的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系统是静水水体治理的有效措施,而采用该方法对受损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也成为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池塘、湖泊、水库等静水水体营养盐浓度过高,引起的内源释放、藻类富集、水质恶化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基于生态隔离-鱼类修复-底质锁磷-植物攫取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不透水材料对待修复区水体进行生态隔离,使围隔内的水体和围隔外的水体隔离;
S2.对围隔内的鱼类进行彻底清理;
S3.对待修复区水体和底质进行消毒,并向水体中播撒锁磷剂,将磷酸盐截留于底质中;
S4.在待修复区构建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态群落;其中,岸坡种植挺水植物,敞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沿岸带种植浮叶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22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