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0730.5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化新;王月明;袁晓辉;郑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泰诺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12N15/13;A61K39/40;A61P31/04;A61P21/02;G01N33/577;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0 | 代理人: | 要然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破伤风毒素 中和抗体 破伤风毒素 破伤风梭菌 抗体 感染 特异性结合 病毒污染 疾病状况 中和活性 无外源 介导 应用 诊断 监测 人群 疾病 预防 治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破伤风毒素,因而具有极强的中和活性和很高的亲和活性,且用量低。本发明提供的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毒素感染以及破伤风梭菌介导的疾病或疾病状况的分离的抗体,同时还能够用于诊断和/或监测破伤风毒素感染以及破伤风梭菌感染的分离的抗体。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无外源病毒污染,可广泛适用于各种人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及应用。
背景技术
破伤风毒素为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抑制神经递质释放的分泌蛋白。破伤风毒素能够引起超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痉挛,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重症患者可致死,且病死率可高达50%。
对于破伤风毒素的预防和治疗,通常采用马血清TAT(Tatanus Antitoxin,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但由于人体体质的不同以及对马血清TAT的接受程度不同,不少人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休克或血清病等不良反应。因此,马血清TAT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随着生物医疗的发展进步,HTIG(Human Tetanus Immunoglobulin,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逐渐进入市场。HTIG能够克服马血清TAT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了破伤风的防治水平。但由于人血源来源因难、价格昂贵,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危险,因此,HTIG的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近年来,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人源化/人源性抗体成为可能。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源化/人源性抗体可降低或消除异种血清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又可克服人源免疫球蛋白生产的血源不足及潜在病毒污染的可能等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及应用,以解决现有HTIG价格昂贵、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破伤风毒素的中和抗体,包括:
包含VH CDR1、VH CDR2和VH CDR3的可变重链结构域以及包含VLCDR1、VLCDR2和VLCDR3的可变轻链结构域,其中,
所述VH CDR1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VH CDR2包括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VH CDR3包括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VL CDR1包括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VL CDR2包括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VL CDR3包括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优选地,还包括SEQ ID NO.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SEQ ID NO.8所示的轻链可变区。
优选地,所述中和抗体包括:
具有与所述SEQ ID NO.1所示序列至少80%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的VH CDR1,和/或具有与所述SEQ ID NO.4所示序列至少80%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的VL CDR1;和/或,
具有与所述SEQ ID NO.2所示序列至少80%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的VH CDR2,和/或具有与所述SEQ ID NO.5所示序列至少80%序列相同性的氨基酸序列的VL CDR2;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泰诺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泰诺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0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抗体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针对TAU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