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井用地热复合开采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20560.0 | 申请日: | 2018-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爽;韩素强;梁娉;刘海艳;马右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科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F24T10/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 用地 复合 开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热井用地热复合开采管,包括抽采管、承载架、导向滑轨、防护套管、爆破阀、导流管、控制阀、压力传感器、接线端子,防护套管包覆在抽采管外,并与抽采管相互同轴分布,抽采管外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为与抽采管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防护套管内表面与导向滑轨间相互滑动连接,导流管至少一条,安装在防护套管内表面并与防护套管轴线平行分布,爆破阀嵌于防护套管前端侧壁上并与导流管前端相交,导流管末端分别与控制阀及压力传感器相互连通,抽采管包括引流管、抽采头、转台机构、导流板、角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结构强度高,另可有效的降低设备损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热能开发利用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地热井用地热复合开采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由于地层结构的制约和限制,往往导致地热井处汇聚的热水、蒸汽等资源相对较少,大量的地热资源倍地层阻隔而无法有效的进行开采作业,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的解决手段是通过高压气体、液体等对地热井井壁的地层进行高压压裂作业,增加地层间的裂缝数量、深度和宽度,便于地层中的地热资源在地热井处汇集,从而到达提高地热资源开采利用率的目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当前所采用的磁层压裂设备和地热资源抽采设备间往往相互独立运行,因此导致地热抽采工作与地层压裂作业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地热资源抽采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同时当前在进行压裂施工中,当前的压裂设备往往为一次性设备,资源重复利用率相对较低,压裂作业成本和重复实施、循环实施难度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地热资源设备,以满足抽采、压裂施工同步实施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热井用地热复合开采管,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结构强度、耐高温性能好,同时另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定位能力和热能综合利用率的能力,从而一方面可极大的提高地热井井壁施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地热井工作中的热能损耗及因地质变化等造成的地热井损坏现象,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地热井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地热井用地热复合开采管,包括抽采管、承载架、导向滑轨、防护套管、爆破阀、导流管、控制阀、压力传感器、接线端子,防护套管包覆在抽采管外,并与抽采管相互同轴分布,抽采管外表面均布若干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为与抽采管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防护套管内表面与导向滑轨间相互滑动连接,导流管至少一条,安装在防护套管内表面并与防护套管轴线平行分布,防护套管包括承载管段、压裂管段,压裂管段位于承载管段前端处,通过连接机构与承载管段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压裂管段侧壁上均布若干透孔,透孔孔径为1—20毫米,相邻两个透孔间距离为1—10毫米,爆破阀若干,嵌于防护套管前端侧壁上,并环绕防护套管轴线均布,爆破阀轴线与防护套管轴线呈0°—90°夹角,并与导流管前端相交,导流管末端位于防护套管后端面,并超出防护套管后端面至少3厘米,导流管末端分别与控制阀及压力传感器相互连通,抽采管包括引流管、抽采头、转台机构、导流板、角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抽采头轴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与引流管前端面相互连通并同轴分布,导流板至少两个,嵌于抽采头内,并通过转台机构与抽采头内表面相互铰接,导流板环绕抽采头轴线均布,板面与抽采头轴线呈0°—180°夹角,角度传感器数量与转台机构数量一致,且每个转台机构上均设一个角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至少一个,嵌于引流管前端位置处,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防护套管外表面,并分别与控制阀、压力传感器、转台机构、角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滑轨与抽采管外表面间通过至少两条滑槽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的滑槽与抽采管轴线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对应的防护套管内表面设定位槽,所述的导流管嵌于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为导流管半径的0.5—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科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艾科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0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