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20313.0 | 申请日: | 2018-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幸厚冰;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9/08 | 分类号: | E01C9/08;E01C9/10;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主梁 临时路面 施工现场 玻璃钢格栅 工字形 通孔 主梁连接 榫卯结构 连接杆 支撑墩 两排 工字型玻璃钢 穿过 玻璃钢梁 拆装方便 施工效率 主梁两端 工字型 可周转 施工 咬合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及施工方法,该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包括两排以上的支撑墩台,在支撑墩台上铺设有两排以上的玻璃钢主梁,每排玻璃钢主梁是由两根以上的工字型玻璃钢梁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构成,在每排玻璃钢主梁上按一定的间距开设有通孔,连接杆穿过每排玻璃钢主梁上的通孔后将每排玻璃钢主梁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通过工字型玻璃钢主梁两端设有能相互咬合的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再用连接杆穿过每排玻璃钢主梁上的通孔后将每排玻璃钢主梁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不仅结构牢靠,而且拆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并可周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及施工方法,属于施工现场临时路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满足正常的施工需要及环境保护需求,一般建筑施工现场需采用钢筋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用临时道路及洗车槽。现有的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及洗车槽均是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进场以后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待项目完工后再予以凿除,并将废弃混凝土就地掩埋或运出施工现场。该做法不仅过程中需要经常维修,且材料浪费严重,不利于环保,而且无法满足周转使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周转使用、能够能够提高施工工效的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及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包括两排以上的支撑墩台,在支撑墩台上铺设有两排以上的玻璃钢主梁,每排玻璃钢主梁是由两根以上的工字型玻璃钢梁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构成,在每排玻璃钢主梁上按一定的间距开设有通孔,连接杆穿过每排玻璃钢主梁上的通孔后将每排玻璃钢主梁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
进一步,相邻的支撑墩台之间预留有路面排水沟,在施工现场临时路面的两侧开设有主排水沟,路面排水沟的两端与两侧的主排水沟连通。
更进一步,所述的路面排水沟沿主排水沟方向设置有坡度,便于排水。
进一步,所述的榫卯结构包括开设在工字型玻璃钢梁一端的燕尾形对接槽以及开设在工字型玻璃钢梁另一端的燕尾形对接凸台,相邻的工字型玻璃钢梁通过燕尾形对接凸台卡入燕尾形对接槽中连接。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在路面上采用混凝土浇筑两排以上的支撑墩台,然后沿着支撑墩台的垂直方向铺设两排以上的玻璃钢主梁,每排玻璃钢主梁是由两根以上的工字型玻璃钢梁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构成,在每排玻璃钢主梁上按一定的间距开设通孔,再用连接杆穿过每排玻璃钢主梁上的通孔后将每排玻璃钢主梁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工字型玻璃钢主梁两端设有能相互咬合的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再用连接杆穿过每排玻璃钢主梁上的通孔后将每排玻璃钢主梁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工字形玻璃钢格栅制施工现场临时路面,不仅结构牢靠,而且拆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并可周转使用,同时玻璃钢钢格栅承载力高、耐腐蚀、自重轻、周转使用率高,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的局部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榫卯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工字型玻璃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燕尾形对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燕尾形对接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0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