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0059.4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1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涛;沈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卜另北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正极活性物质 电池 长寿命 深循环 蒸馏水 聚偏二氟乙烯 四碱式硫酸铅 涤纶短纤维 电池一致性 三氧化二锑 三氧化二铋 深循环寿命 活性物质 胶体石墨 接触电阻 硫酸亚锡 稀硫酸 重量份 板栅 红丹 极板 铅粉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铅粉、0.08‑0.2份涤纶短纤维、0.1‑0.5份胶体石墨、0.5‑3份四碱式硫酸铅、1.5‑5份红丹、0.1‑0.5份三氧化二铋、0.1‑0.5份聚偏二氟乙烯、0.08‑0.2份三氧化二锑、0.08‑0.2份硫酸亚锡、10‑15份蒸馏水和8‑10份稀硫酸。本发明的优点是:用本发明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的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极板机械强度高、电池一致性好、活性物质板栅接触电阻小、电池深循环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传统能源日渐枯竭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节能产品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电动汽车作为新型清洁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由于普通铅酸蓄电池存在深循环寿命短、正极活性物质易泥化、一致性差、易出现初期容量衰减等缺点,成为了限制其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广和使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电池一致性及深循环使用寿命一直是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的技术重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铅粉、0.08-0.2份涤纶短纤维、0.1-0.5份胶体石墨、0.5-3份四碱式硫酸铅、1.5-5份红丹、0.1-0.5份三氧化二铋、0.1-0.5份聚偏二氟乙烯、0.08-0.2份三氧化二锑、0.08-0.2份硫酸亚锡、10-15份蒸馏水和8-10份稀硫酸。
进一步的,所述铅粉的氧化度为68-78%。
进一步的,所述稀硫酸的密度为1.400g/ml。
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辅料水溶液的制备:将配方量的胶体石墨、硫酸亚锡添加到配方量的蒸馏水中,经剪切、超声打碎和加热溶解制备成辅料水溶液;
b、辅料酸溶液的制备:将将配方量的三氧化二锑、三氧化二铋添加到配方量的稀硫酸中,经剪切、超声打碎和加热溶解制备成辅料酸溶液;
c、终产物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将配方量的铅粉、涤纶短纤维、四碱式硫酸铅和红丹添加到和膏机中进行混合搅拌3-10min,而后将上述辅料水溶液、聚偏二氟乙烯在1-2min内添加到和膏机中,继续搅拌5-10min,最后慢均匀地将上述辅料酸溶液添加到和膏机中,总添加时间控制在8-15min,添加完毕继续搅拌5-12min,和膏结束,测试视比重,制备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的加热溶解过程均通过加热水溶液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本发明进一步加工制备成的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极板机械强度高、电池一致性好、活性物质板栅接触电阻小、电池深循环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 Kg铅粉、0.08 Kg涤纶短纤维、0.1 Kg胶体石墨、0.5 Kg四碱式硫酸铅、1.5 Kg红丹、0.1 Kg三氧化二铋、0.1 Kg聚偏二氟乙烯、0.08 Kg三氧化二锑、0.08 Kg硫酸亚锡、10 Kg蒸馏水和8 Kg稀硫酸,铅粉的氧化度为68-78%,稀硫酸的密度为1.400g/ml;
上述一种长寿命深循环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0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