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的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19110.X | 申请日: | 2018-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8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西口正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K11/04 | 分类号: | B62K11/04;B62L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 地址: | 日本静冈县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使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提高并且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在中央线的一方侧配置ABS装置(36)、前后制动盘(40)、前后制动钳(41)、制动配管(38、39)及消音器(34),所述中央线是俯视时在中央分割车身宽度方向并通过下框架(26)的线,在中央线的另一方侧配置油冷却器,与单缸发动机(15)相连的排气管入口向配置有ABS装置(36)的中央线的一方侧延伸,从侧面观察时,ABS装置(36)、油冷却器及下框架(26)配置为大致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典型地涉及具有所谓背骨(菱形框架)型的车身框架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托车中,具备液压式的后液压系统,ABS单元设置于将与制动踏板联动的后用主缸与后卡钳连接的液压回路之间。并且,从ABS单元的第三接头部分至后用主缸为止的第三液压回路及从ABS单元的第四接头部分至后卡钳为止的第四液压回路分别由第一及第二软管形成,该第一及第二软管由弹性体构成。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能够使液压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8005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这样的现有例中,车身结构物分散配置于车辆的左右,因此对于车身结构物的接近性较难,它们的组装性未必良好。另外,特定的车身结构物集中配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单侧,车身的尤其是左右的重量平衡难以获得,难以确保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身结构,提高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并且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该摩托车具有单缸发动机和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包含从头管向斜下方直线延伸的下框架,在所述摩托车中,在中央线的一方侧配置ABS装置、前后制动盘、前后制动钳、制动配管及消音器,所述中央线是俯视时在中央分割车身宽度方向并通过所述下框架的线,在所述中央线的另一方侧配置油冷却器,与所述单缸发动机相连的排气管入口向配置有所述ABS装置的所述中央线的所述一方侧延伸,从侧面观察时,所述ABS装置、所述油冷却器及所述下框架配置为大致重叠。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并且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周围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周围的右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摩托车,11车身框架,12转向头管,13主框架,14座椅轨道,15发动机,16前叉,17前轮,18枢轴,19摆臂,20后轮,21曲轴箱,22气缸体,23气缸盖,24气缸盖罩,25侧框架,26下框架,27托架,28支柱,29燃料箱,30空气滤清器,31进气通路,32节气门体,33排气管,34消声器,35腔,36ABS装置,37托架,38前轮用制动软管,39后轮用制动软管,40、43制动盘,41、44制动钳,42、45连接器,46油冷却器,47托架,4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9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