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18547.1 | 申请日: | 2018-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夏友斌;王亚;戴凯;汪超;俞嘉;黄小虎;董月;付佳佳;吴雷;黄进;王然;张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系统 单相 接地 方法 | ||
1.一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定义故障母线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每个梯队属性对应一梯队系数值T;
步骤2、统计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确定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值C,累加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值,获得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故障属性值B;
步骤3、若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故障属性值B各不相等,则根据故障属性值B的大小确定拉路顺序,故障属性值B越大则拉路优先级越高;
所述步骤1中,梯队属性设有七组,包括近期发生重合闸重合成功线路、含有未消缺较大隐患的线路、一级重要用户线路、二级重要用户线路、双电源用户线路、架空线路、非重要用户线路;
所述步骤3,若存在多组、多条线路故障属性值B相等,则根据线路的历史故障概率P进行判断,P值越大则拉路优先级越高,所述线路的历史故障概率包括历史跳闸概率和历史接地概率两方面;
所述线路的历史故障概率P的计算方法为:根据设置的接地、跳闸故障库统计起、止时间,统计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历史接地、跳闸次数总和为M,统计故障母线单条线路历史接地、跳闸次数总和为Q,单条线路的历史故障概率P=(Q/M)*100%;
所述步骤3,若存在多条线故障属性值B和历史故障概率P均相等的情况,则比较线路中包含的双电源用户、二级重要用户、一级重要用户的数目S,数目S值越小,拉路优先级越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七组梯队属性根据接地故障数据库、跳闸故障数据库、线路属性数据库、巡线隐患统计数据库获得,所述接地故障数据库 、跳闸故障数据库包含近x年10kV配网线路的故障记录,其中2≤x≤5,并且由当值调度员不断更新;所述线路属性数据库包含地区各变电站10kV配网线路以下属性:电缆线路、架空线路、双电源用户线路、二级重要用户线路、一级重要用户线路、非重要用户线路,并对线路的各个属性设置属性值,属性值为0代表线路无此属性,属性值为1代表线路含有此属性;所述巡线隐患统计数据库包含地区各变电站10kV配网线路未消缺的较大隐患,线路近期发生重合闸重合成功的统计时间为近y天,其中1≤y≤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发生近期重合闸重合成功线路为第一梯队属性;含有未消缺的较大隐患线路为第二梯队属性;当天气为晴朗、多云天气且接地为完全接地时,架空线路且为非重要用户线路为第三梯队属性;非重要用户线路为第四梯队属性;双电源用户线路为第五梯队属性;二级重要用户线路为第六梯队属性;一级重要用户线路为第七梯队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七组梯队属性,第i梯队属性对应梯队系数值为Ti,满足Ti为正整数,1≤i≤7,以第一梯队属性优先级最高,第七梯队属性的优先级最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值C的确定方法为:统计故障母线各条出线的各个梯队属性,若线路包含第i梯队属性,则线路相应的第i梯队属性值为Ti;若线路不包含第i梯队属性,则线路相应的第i梯队属性值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若一条线路同时含有“双电源用户线路”、“二级重要用户线路”、“一级重要用户线路”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梯队属性时,只统计对应梯队系数值最大的梯队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5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