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定氨基丁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8384.7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5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柳鹏福;邵梅琪;储消和;吴杰群;张振宇;陈艳;彭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尹建民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丁醇 高效液相色谱 定量分析 含量检测 荷移反应 快速测定 络合反应 四氯苯醌 紫外吸收 缓冲液 联用 定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荷移反应的快速测定氨基丁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四氯苯醌作为荷移试剂,在缓冲液作用下与氨基丁醇进行荷移络合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与紫外联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反应简单快捷,重复性好,对于没有紫外吸收的氨基丁醇的含量检测非常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荷移-高效液相法测定氨基丁醇的含量。
技术背景
氨基丁醇,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用于抗结核药物盐酸乙胺丁醇的合成,用于合成青霉烯类抗生素,R-3-氨基丁醇还是抗艾滋新药度鲁特韦的不可缺少的手性源中间体。由于氨基丁醇没有紫外吸收,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用气相检测进行检测,而气相色谱由于其应用范围较窄,没有普遍配置于常规实验室。而液相色谱由于通用性广,在常规实验室中更为常见,因此开发一种利用液相色谱方法来快速检测氨基丁醇具有重要意义。
自1952年Mulliken首先提出电荷传递理论(charge transfer theory)以来,荷移反应引起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探索。荷移反应是基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从而形成荷移络合物的一种反应。荷移络合物往往具有颜色,利用荷移反应,可以调节药物水溶性,增强药物稳定性。在检测方面,由于荷移络合物的形成,能使吸收光谱发生较大幅度的红移,并且往往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具有较大的特定吸收峰,所以利用这个特性可以避开其他药物制剂或其他物质的干扰,提高检测方法的选择性。
现在,荷移反应一般采用待测物质作为电子供体,荷移试剂作为电子受体。如利用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四氯苯醌(TCBQ)与萘普生的荷移反应,该反应在554nm有吸收波长;TCBQ与环丙沙星的荷移反应,在550nm处有吸收波长,线性范围为35-195μg/mL。还可以利用荷移液相法准确快速地测定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的含量,以及硫酸胍基丁胺等一些无紫外吸收的药物。
氨基丁醇上的氮原子存在孤对电子,能与缺电子的荷移试剂四氯苯醌发生荷移络合。该方法简便快捷,试剂稳定,并且重复性好,适合用于无紫外吸收的氨基丁醇含量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测定氨基丁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以采用配置更普遍的液相色谱简单快捷的实现定性定量检测氨基丁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测定氨基丁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荷移反应
将氨基丁醇加入水中,以四氯苯醌为荷移试剂,在一定温度下,控制缓冲溶液的pH,四氯苯醌的浓度及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进行络合反应,得到荷移络合后的氨基丁醇,反应式如下:
步骤二:含量检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对络合后的氨基丁醇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所述述的缓冲溶液的pH为8-9.5,优选的为8.2-8.8。
所述的缓冲溶液用量为1-4mL,优选的为1-2mL。
所述的水浴反应温度为50-70℃,优选的为55-65℃。
所述的水浴反应时间为60-90min,优选的为60min。
所述的荷移试剂浓度为0.001mol/L-0.003mol/L,优选的为0.002mol/L,荷移试剂用量为4-10mL,优选的为5mL。
所述的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330-370nm,优选的为350nm。
所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使用的为普通反相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