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差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7872.6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1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HU·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7/08 | 分类号: | F16B37/08;F16B4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文蓉 |
地址: | 德国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差 补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利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间的间隙中的公差的自动补偿将第一组件紧固至第二组件的公差补偿装置。公差补偿装置包括基本元件,包括沿基本元件的纵向轴隔开的第一金属元件和第二金属元件;以及调整部件,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套筒和至少部分布置在螺纹套筒中的牵引单元,外螺纹与第一金属元件的内螺纹形成第一螺纹方向的第一螺纹对。紧固螺栓,可穿过基本部件和调整部件的开口嵌入,可通过与第一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纹方向的第二螺纹对拧入至基本元件的第二金属元件的第二内螺纹中。紧固螺栓可以凭借牵引单元通过可释放牵引连接被连接至调整部件,使得在紧固螺栓在旋转过程中,调整部件同步旋转,从而移动至与第一组件邻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利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间的间隙中的公差的自动补偿将第一组件紧固至第二组件的公差补偿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与公差补偿装置结合的第一组件,利用公差补偿装置通过螺栓彼此紧固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以及公差补偿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差补偿装置已有繁多的种类。它们通常由调整套筒组成,调整套筒具有所谓的牵引部能够与紧固螺栓形成摩擦连接。当旋转紧固螺栓时,调整套筒也因此旋转直至其安置在两个组件中的一个上,因此在紧固螺栓的进一步旋转过程中,随着转矩的相应增加,摩擦连接被克服,使得两个组件能够利用紧固螺栓通过调整套筒被夹紧在一起。
DE202012102440U1描述了具有至少两个支撑体的公差补偿元件,其通过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使得公差补偿装置的轴向尺寸通过支撑体的相对转动被调整。支撑体的至少一个包括螺旋弹簧,其由具有非矩形横截面的金属丝缠绕并形成该支撑体的螺纹。公差补偿元件通过爪状物的方式被保持在组件中,其包括用于与紧固螺栓接合的带有螺纹的孔。
DE102012110352A1描述了另一种公差补偿元件。该公差补偿元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体,其中至少一个包括螺旋形支撑面,支撑体通过其彼此支撑,使得公差补偿元件的轴向尺寸通过支撑体的相对转动被调整。支撑体的至少一个为螺旋弹簧,且因此被支撑的所述支撑体包括接合在螺旋弹簧的螺圈间的连接板。这里,公差补偿元件还是通过爪状物被紧固在组件中,其中所述组件包括用于与紧固螺栓接合的带有螺纹的孔。
DE102013216716A1描述了另一种公差补偿装置。这里,公差补偿装置包括限定轴向方向的基本元件,相对基本元件可移动的用于补偿待连接的组件间的公差的补偿元件,以及用于固定补偿元件以阻止相对于基本元件的移动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从补偿元件相对于基本元件的移动中可独立释放。
DE102007037242A1描述了具有公差补偿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基本部件,其由固定到第一组件的盲铆螺母,调整螺母和接收调整螺母且将所述调整螺母连接至盲铆螺母的筒状止动件组成。进一步地,紧固装置包括调整部件,其由螺纹套筒,安装板以及连接螺纹套筒和安装板的驱动套筒组成。调整部件的螺纹套筒能够通过第一螺纹方向的第一螺纹对拧入基本部件的调整螺母。紧固螺栓能够通过相对的第二螺纹方向的第二螺纹对被拧入固定只组件的盲铆螺母中。紧固螺栓和驱动套筒形成可释放的牵引连接,以便在紧固螺栓的旋转过程中旋转调整部件,从而为了公差补偿的目的将安装板移动至与组件邻接。
这些装置的缺点在于牵引部没有利用浮动方式安装。因此,紧固螺栓在嵌入至调整元件时错位不能被补偿。因此,这些公差补偿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高精度。
最后,WO2010/022841A1描述了具有公差补偿的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元件和能够通过具有第一螺纹方向的第一螺纹对拧入接收元件的调整元件。紧固螺栓可以插入接收元件和调整元件的开口,紧固螺栓能够通过具有与第一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纹方向的第二螺纹对被拧入接收元件,并可以通过可释放的牵引连接连接至调整元件。利用这种方式,调整元件在紧固螺栓的旋转过程中同步旋转,从而与第二组件邻接。调整元件包括利用旋转固定和浮动方式布置在螺纹元件内部的牵引元件,因此使得它可以补偿紧固螺栓在嵌入调整元件过程中的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7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