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滩涂淤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7770.4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谭勇华;孙丽;陈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6/06 | 分类号: | C04B26/06;C04B20/02;C05G3/00;C04B111/74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滩涂 淤泥 制备 仿生 生态 建筑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处理滩涂淤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S1:滩涂淤泥的预处理:采集滩涂地区沉积的淤泥,筛除其中杂质,添加适量的双氧水,充分搅拌反应30‑45min,氧化分解掉淤泥中不稳定的有机物成分;S2:有序介孔介质负载:步骤S1处理后的滩涂淤泥,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膨润土和有序介孔介质,充分搅拌1‑2h混合均匀,然后超声波脱气;S3:烘干:步骤S2的物料置于烘干机中,以80~105℃烘干至含水率0.1~1%,再将烘干后的淤泥粉碎,过100‑120目筛,得到细泥粉;S4:复配:将细泥粉和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钠、交联聚丙烯酸树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混合均匀,制得仿生生态建筑材料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处理滩涂淤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滩涂淤泥资源。除泥沙质滩涂可用于滩涂贝类等养殖以外,还有大量的沉积淤泥质滩涂难以利用。长期以来,其对周围海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淤泥的工程特性很差,主要表现为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强度低,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排水固结缓慢,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等,其根本原因是含水率高。若能将淤泥中含水率降低,其压缩性将明显降低,同时强度将显著提高。
滩涂沉积淤泥中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将其中的氮、磷等有机物与海洋生物的增殖过程有效结合,势必有助于加速仿生生态设施的构建进程。然而,目前我国用于仿生生态设施建筑材料制备的原料仍以混凝土、块石等为主,对滩涂淤泥在仿生生态建筑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甚少。本发明旨在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处理滩涂污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滩涂污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处理滩涂淤泥制备仿生生态建筑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S1:滩涂淤泥的预处理:
采集滩涂地区沉积的淤泥,筛除其中杂质,添加适量的双氧水,充分搅拌反应30-45min,氧化分解掉淤泥中不稳定的有机物成分;
S2:有序介孔介质负载:
步骤S1处理后的滩涂淤泥,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膨润土和有序介孔介质,充分搅拌1-2h混合均匀,然后超声波脱气;
S3:烘干:
步骤S2的物料置于烘干机中,以80~105℃烘干至含水率0.1~1%,再将烘干后的淤泥粉碎,过100-120目筛,得到细泥粉;
S4:复配:
将细泥粉和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钠、交联聚丙烯酸树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混合均匀,制得仿生生态建筑材料成品。
优选的,步骤S2中,有序介孔介质为磁性有序介孔炭或者磁性有序介孔炭与磁性有序介孔铁酸镍按质量比5-8:1的混合物;
有机膨润土的添加量为滩涂淤泥质量的1-3%;有序介孔介质的添加量为滩涂淤泥质量的1-2%。
优选的,步骤S4中细泥粉、聚丙烯酸钠、交联聚丙烯酸树脂、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的重量份组成如下:
细泥粉80-100份
聚丙烯酸钠5-15份
交联聚丙烯酸树脂1-20份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4-20份
交联剂 0.5-20份
所述交联剂为二羟基氨基乙酸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77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