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内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16043.6 | 申请日: | 2018-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9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苹 |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C35/06;B29C5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风进风管 管状薄膜 装置主体 高压压力开关 内冷却装置 电机结构 电流检测 换向元件 生产设备 冷热风 模具 机械连接状态 安全隐患 安装支架 工作电压 横向贯穿 活动连接 冷却操作 模具固定 内部空腔 内侧表面 实时感应 使用寿命 端表面 对设备 内底面 中间处 右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内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安装支架、电机结构、模具、冷风进风管、冷热风换向元件、电流检测高压压力开关,模具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右部,冷风进风管横向贯穿于模具的内侧表面中间处,冷热风换向元件固定连接于冷风进风管的右端表面且其与电机结构之间呈机械连接状态,电流检测高压压力开关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中,本发明在对管状薄膜进行冷却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工作电压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超过额定电压时对相关部件的工作压力进行及时的改变,将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为最低,也延长了设备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冷却装置制造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是一种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内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管状薄膜生产设备是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生产设备,因此薄膜需要先经过一个冷却定型的过程再进行收卷。如果对于薄膜的冷却是采用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的方式,由于室温较高,一般在20℃左右、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薄膜在室温下的冷却其实既不完全又不均匀,这样收卷后的薄膜的收缩系数远远超过其理论值,造成薄膜在最终收缩完以后出现严重的厚薄不均现象,于是需要一种专门对薄膜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传统的薄膜冷却装置采用主要的冷却介质是空气,其工作原理是将室温或者经过冷却的低温空气通过风管进入管状薄膜内部,带走薄膜内表面的热量,但是最大缺点就是热损失较大,冷却效果差,导致生产出来的薄膜厚度不均匀,透明度差,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管状薄膜进行冷却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冷却效果较为改善,但是无法对设备的工作电压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超过额定电压时对相关部件的工作压力进行及时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备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内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管状薄膜进行冷却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冷却效果较为改善,但是无法对设备的工作电压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超过额定电压时对相关部件的工作压力进行及时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备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状薄膜生产设备的内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安装支架、电机结构、模具、冷风进风管、冷热风换向元件、电流检测高压压力开关,所述装置主体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的前端表面,所述电机结构垂直贯穿入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内,所述模具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右部,所述冷风进风管横向贯穿于模具的内侧表面中间处,所述冷热风换向元件固定连接于冷风进风管的右端表面且其与电机结构之间呈机械连接状态,所述电流检测高压压力开关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电流检测高压压力开关由电流感应传导装置、转动连接结构、竖向滑动控制装置、齿轮传动结构、压力开关装置组成,所述电流感应传导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左下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的上半部分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左部,其下半部分垂直连接于模具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竖向滑动控制装置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上部,所述压力开关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且其与冷热风换向元件之间呈机械连接状态,所述电流感应传导装置由电流检测元件、信号输出控制器、控制转动轴、控制转动架、内滑轮组成,所述电流检测元件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左部且其与电机结构之间呈电连接状态,所述信号输出控制器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电流检测元件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控制转动轴固定连接于信号输出控制器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信号输出控制器之间呈电连接状态,所述控制转动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动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动轴的上端处延伸,所述内滑轮活动连接于控制转动架的内部空腔下部且其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连接绳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苹,未经张燕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6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