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5354.0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7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2 | 分类号: | F24F11/62;F24F11/70;F24F11/64;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系统 冷水 主机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中央空调系统的总负荷制冷量;
根据所述总负荷制冷量确定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以及根据所述总负荷制冷量确定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中各目标冷水主机对应的运行参数;
控制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中各目标冷水主机,以各自对应的运行参数进行制冷;
所述根据所述总负荷制冷量确定目标冷水主机组合,包括:
根据所述总负荷制冷量,从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中确定出对应的冷水主机组合作为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
在所述获取中央空调系统的总负荷制冷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中央空调系统中各冷水主机的第一性能曲线,得到多条第一性能曲线;
根据所述多条第一性能曲线形成各种冷水主机组合下的性能曲线,得到与各组合对应的第二性能曲线,其中的每条第二性能曲线标识一种冷水主机组合下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
根据所述各组合对应的第二性能曲线生成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总负荷制冷量确定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中各目标冷水主机对应的运行参数,包括:
确定在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下,且满足所述总负荷制冷量时,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中各目标冷水主机对应的制冷量;
根据所述各目标冷水主机对应的制冷量生成运行参数,以得到所述对应的运行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冷水主机组合中各目标冷水主机进行制冷过程中,动态获取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总负荷制冷量;
确定所述当前总负荷制冷量和所述总负荷制冷量之间的变化量;
若所述变化量满足预设条件,则采用所述当前总负荷制冷量对所述总负荷制冷量进行更新;
根据所更新得到的总负荷制冷量重新确定目标冷水主机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组合对应的第二性能曲线生成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包括:
确定预设个数的可能的总负荷制冷量的预测值;
针对每个预测值,确定在所述各组合对应的第二性能曲线上,每个预测值对应的参数值,得到与所述每个预测值对应的多个参数值;
确定所述多个参数值中,满足预设目标的参数值作为目标参数值,得到与所述每个预测值对应的目标参数值;
根据所述多个预测值及所述对应的目标参数值生成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为基于二维坐标系的功率曲线,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坐标轴标识总负荷制冷量,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坐标轴标识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总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为基于二维坐标系的功率曲线时,所述参数值为总功率,所述确定所述多个参数值中,满足预设目标的参数值作为目标参数值,包括:
将所述多个总功率中,值最小的总功率作为所述目标参数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水主机的出水口配置有流量计及温度传感器时,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为基于二维坐标系的COP能效曲线,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坐标轴标识总负荷制冷量,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坐标轴标识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COP能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冷水主机性能曲线为基于二维坐标系的COP能效曲线时,所述参数值为COP能效,所述确定所述多个参数值中,满足预设目标的参数值作为目标参数值,包括:
将所述多个COP能效中,值最大的COP能效作为所述目标参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53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林木用自动挖孔插管灌溉装置
- 下一篇:测定高流态混凝土可泵性的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