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2446.3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庞明军;巢建伟;陆怡;高光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05 | 分类号: | F16L55/0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解 气泡 实现 流体 管道 | ||
1.一种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该减阻管道包括:
内筒(1),设置为剖分式结构;
电极组件,至少有一组,每组电极组件中均包括两个电极(2),同一电极组件中的两个电极(2)的极性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所述内筒(1)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电极(2)的卡槽(101),所述内筒(1)中的卡槽(101)与电极(2)一一对应,每个电极(2)均镶嵌在与其对应的卡槽(101)中;
以及两个变径外管(3),所述变径外管(3)均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流段(3-1)和电解段(3-2),所述电解段(3-2)的内径大于主流段(3-1)的内径,两个所述变径外管(3)的电解段(3-2)之间相互拼接连通形成用于容纳内筒(1)的安装部(4),所述内筒(1)定位在所述安装部(4)内;
所述电极(2)横截面的内轮廓线、内筒(1)横截面的内轮廓线及变径外管(3)上主流段(3-1)横截面的内轮廓线的大小形状均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2)呈环形,所述电极(2)横截面的内轮廓线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由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拼合而成,所述上半部(1-1)与下半部(1-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外管(3)的主流段(3-1)和电解段(3-2)上均具有法兰(6),两个变径外管(3)的电解段(3-2)上的法兰(6)之间设置有垫片(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端面与安装部(4)的端面之间设置有衬垫(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有极性为阳极的电极(2)均通过正极导线(9)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有极性为阴极的电极(2)均通过负极导线(10)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中内置有阳极导电路径(11)和阴极导电路径(12),所述阳极导电路径(11)与所有极性为阳极的电极(2)电连接,所述阴极导电路径(12)与所有极性为阴极的电极(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线(9)穿过电解段(3-2)的外壁与内筒(1)螺纹连接,且与阳极导电路径(11)接触,所述负极导线(10)穿过电解段(3-2)的外壁与内筒(1)螺纹连接,且与阴极导电路径(12)接触,所述正极导线(9)及负极导线(10)上均套设有螺纹管(13),所述螺纹管(13)均固定在电解段(3-2)上,所述螺纹管(13)内填充用于密封的填料(14),所述螺纹管(13)远离电解段(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头(15),所述堵头(15)抵在填料(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解微气泡实现流体减阻的减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4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粉碎机系统及其破堵式连接管
- 下一篇:一种泄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