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萘酰亚胺荧光染料的高分子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11859.X | 申请日: | 2018-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张瑞丰;李赛赛;肖通虎;龙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57/02 | 分类号: | C08F257/02;C08F220/56;C08F112/08;C08F4/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胺 荧光 染料 高分子化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萘酰亚胺荧光染料的高分子化方法。合成一种含有4‑氨基‑1,8‑萘酰亚胺荧光基团和叔胺结构的两亲性化合物,可作为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使用,其叔胺能在常温下与过硫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多次产生活性自由基,在水/油界面上既可以引发油溶性单体苯乙烯聚合,也可以引发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聚合,从而实现萘酰亚胺荧光染料高分子化的目的,这种模式可以使功能化与聚合反应互不干扰,操作自由度大,产物种类多,聚合反应条件温和,不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萘酰亚胺荧光染料的高分子化制备技术,通过该新的合成技术可将萘酰亚胺荧光染料分子引入到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中,从而产生一类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的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聚烯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通用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种烯烃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形成,针对不同的用途,依据单体共聚合技术实现结构可调,因而应用广泛。引发剂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中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的引发剂是一类能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如油溶性的过氧类、偶氮类引发剂以及水溶性的过硫酸盐等,引发剂的使用必须要与具体的聚合反应环境相配合,传统上认为,一种引发剂只对应某一类的聚合反应,引发剂的结构与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果对引发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和改造,完全可以使自由基聚合反应发挥出更强的功能,所获得的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1,8-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传统的染料,它们色泽鲜艳,着色度好,在纺织与塑料染色品中占有重要一席。4-氨基-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荧光染料(其代表性产品如分散黄),具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最大吸收波长在410-430nm范围,荧光发射波长在525-535nm范围,主要用醋酸纤维、聚酯、聚酰胺等纤维的染色,近年来也可用于荧光探针和荧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其较大的共轭结构必然带来刚性,难于溶解,难于分散,难于加工,染色牢度差。一种改造方法是将萘酰亚胺荧光分子变成可聚合的单体,但这种转变在化学上比较困难,成本高,容易影响关键的聚合反应,其适应性与多样性差。
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以开发功能性引发剂为基本出发点来制备功能性聚合物,而不是将功能分子改造成单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功能化与聚合反应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适应性与可操作性。本发明的关键是要获得如图1所示的功能性引发剂,它不但含有功能性的萘酰亚胺荧光基团,而且本身具有水、油两亲性的特点,能够定位在水相与油相的界面,这样所产生的自由基既能使水相中的单体聚合又能使油相中的单体聚合,其高分子化的局限性被打破,通过改变单体的种类就可以获得各种功能性聚合物,其高分子化的范围大大扩展,因而更能适应各种应用需要。
本发明所提供的引发剂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自由基,其引发聚合反应的机制如图2所示,其中的还原剂是有机叔胺结构,氧化剂为外加的水溶性的K2S2O8,该引发剂单独存在时不会有引发功能,一旦将它与K2S2O8放在一起就可以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氮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阳离子自由基,然后通过分子内电荷转移在相邻碳原子上电离出氢离子,形成碳自由基,氮原子被还原后还可以重复氧化,直到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全部取代,所以这种引发剂可以多次产生自由基。所产生的界面自由基既能引发油相的聚合反应,也能引发水相的聚合反应,通过控制单体的用量就可以调节功能分子的稀释程度,这种聚合方式具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分子化。并且这种聚合方式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标准-常温反应能耗低、无有机溶剂、无其它表面活性剂。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本发明可以使萘酰亚胺荧光功能分子引入到各种各样的高分子材料中,使萘酰亚胺荧光分子可以分子形式被分散在高分子基体中,彻底解决了其容易缔合聚集的问题,而且大大改善了功能高分子的可加工性,同时还可以使荧光材料的用量大大减少,严格杜绝了功能材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1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