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1052.6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亚;赵亮;朱志慧;李壮壮;徐汇;许露;胡凯;夏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H04M1/7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徐洋洋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手机 食品质量检测 单色光 构建 人工神经网络 图像 食品安全问题 测试数据集 训练数据集 光谱仪 软件控制 神经网络 手机屏幕 样品释放 质量识别 前置 外接 光源 照射 相机 采集 分析 | ||
本发明的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使用软件控制手机屏幕或外接光源发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并照射样品,使用前置相机采集样品在每种单色光下发出的图像,并构建食品质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获取已知质量的样品在各种单色光下的图像,构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并训练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待检样品释放出的图像进行处理。常用的光谱仪价格昂贵且体积较大,本发明提供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分析方法和系统,能够运行在大众的智能手机上,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质量检测,特别是涉及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食品的味觉、视觉和触觉等享受,食品加工行业开始研制各类食品添加剂并加入到食品之中。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有时使用不规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各种变质的食品及不合格的食品,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食品质量的检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一般使用光谱仪,即通过改变激发光的波长,获取多波长下的食品对光的吸收或反射情况,但是一般的专业光谱仪器体积大而且价格高,使用方法也较专业,对使用者的限制过多,因此很难走进千家万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够让普通民众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系统,包括:
封闭测试腔体,所述封闭测试腔体设有窗口;以及
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对准所述窗口;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自身的屏幕发射不同颜色和波长的光照射放置在所述封闭测试腔体的食品;所述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接收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所述智能手机设有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和食品质量判断人工神经网络模块;所述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非线性变换的数据降维算法提取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的特征值;所述食品质量判断人工神经网络模块使用已知食品质量的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并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的特征值对所述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判断。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测试腔体是可变形的。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机通过屏幕发射不同颜色和波长的光照射放置在所述封闭测试腔体的食品”通过所述智能手机延时自动采集或者外接手机相机控制线实现。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系统,包括:
封闭测试腔体,所述封闭测试腔体设有窗口;
置于所述封闭测试腔体内的LED;以及
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对准所述窗口;所述智能手机通过所述LED发射不同颜色和波长的光照射放置在所述封闭测试腔体的食品;所述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接收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所述智能手机设有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和食品质量判断人工神经网络模块;所述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非线性变换的数据降维算法提取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的特征值;所述食品质量判断人工神经网络模块使用已知食品质量的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并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的特征值对所述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判断。
在另外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测试腔体是可变形的。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的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质量检测系统,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自身的屏幕发射不同颜色和波长的光照射放置在所述封闭测试腔体的食品;
所述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接收所述食品被照射后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1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