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0465.2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0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勇;谢武明;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物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3 | 分类号: | H01M10/63;H01M10/625;H01M1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车辆动力电池 电池单体 循环利用 分级 电池 生产者责任 新能源汽车 查询 残余电能 残余能量 产品使用 服务站点 进度信息 身份编码 寿命终止 详细信息 回收 工艺段 离散线 产线 解离 脱线 拆卸 录入 匹配 还原 存储 交付 权限 移动 转化 | ||
1.一种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新能源汽车退役后,车辆动力电池经由拆卸后,由生产者责任主体交付至移动回收服务站点;
步骤2)车辆动力电池回收后首先进入梯次离散线,将动力电池完好实现前端的分级解离和梯次分级;
步骤3)梯次产品使用寿命终止后,将和非梯次使用级别的电池单体一起进入能量消脱线,并将残余电能转化为新的电能和热能分别进行存储和利用;
步骤4)电池单体残余能量得到消脱和利用后,进入材料还原产线,经由分级破碎进入无氧热裂解段,将其中的有机质完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热裂解产出后物质再经由超声离散分级设备,将电池正负极粉体基材和金属基材完全分离,实现材料纯化还原;
其中,全部的工艺段的信息皆录入在电池身份编码上,用户可以查询电池退役处理的实时进度信息,包括对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查询到其对应级别匹配的详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回收服务站具备动态追溯、安全评估、实时监控、风险预警、运输追踪功能;
各地级市的服务站点覆盖本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回收需求,且各服务站通过网络进行指定数据通讯,能实时反馈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的数量、时段分布情况,并根据情况可调整移动回收服务站的地域分布,从而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机的移动回收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全国各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通过移动回收体系进入后端处理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体包括:
首先进入智能评估作业段,判定电池包的状态是否完好、是否具有安全风险,若有安全风险则由检测设备给出信息,反馈至溯源管理体系,同时在编码系统内自动录入风险级别信息,而后电池包将流转至安全处理工位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电池包由人工给出指令改变风险级别信息为正常,从而再次进入后续的作业段;
评估后的电池包经过智能化拆解离散作业,将其中的模块依次由自动提取装置提取出来,进入到模组自动解离设备,经由自动化解离动作后,成为单个单体;
单体逐个流向下一工位进行电性智能检测,分别测定电压、内阻关键参数,经由分析系统给出电性级别,再由分级机构将不同电性级别的电芯分离开来;符合梯次使用级别的电池单体进入梯次组配工位,成为新的梯次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回收服务站点,用于新能源汽车退役后,车辆动力电池经由拆卸后,由生产者责任主体交付至移动回收服务站点;
梯次离散线,用于车辆动力电池回收后首先进入梯次离散线,将动力电池完好实现前端的分级解离和梯次分级;
能量消脱线,用于梯次产品使用寿命终止后,将和非梯次使用级别的电池单体一起进入能量消脱线,并将残余电能转化为新的电能和热能分别进行存储和利用;
余能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残余电能转化为新的电能和热能;
材料还原产线,用于电池单体残余能量得到消脱和利用后,进入材料还原产线,经由分级破碎进入无氧热裂解段,将其中的有机质完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热裂解产出后物质再经由超声离散分级设备,将电池正负极粉体基材和金属基材完全分离,实现材料纯化还原;
溯源管理系统,用于全部的工艺段的信息皆录入在电池身份编码上,可以查询电池退役处理的实时进度信息,包括对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查询到其对应级别匹配的详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移动回收服务站具备动态追溯、安全评估、实时监控、风险预警、运输追踪功能;
各地级市的服务站点覆盖本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回收需求,且各服务站通过网络进行指定数据通讯,能实时反馈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的数量、时段分布情况,并根据情况可调整移动回收服务站的地域分布,从而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机的移动回收体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全国各地区的动力电池退役后可通过移动回收体系进入后端处理流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梯次离散线,进一步包括:
智能评估作业段,用于判定电池包的状态是否完好、是否具有安全风险,若有安全风险则由检测设备给出信息,反馈至溯源管理体系,同时在编码系统内自动录入风险级别信息,而后电池包将流转至安全处理工位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电池包由人工给出指令改变风险级别信息为正常,从而再次进入后续的作业段;
评估后的电池包经过智能化拆解离散作业,将其中的模块依次由自动提取装置提取出来,进入到模组自动解离设备,经由自动化解离动作后,成为单个单体;
单体逐个流向下一工位进行电性智能检测,分别测定电压、内阻关键参数,经由分析系统给出电性级别,再由分级机构将不同电性级别的电芯分离开来;符合梯次使用级别的电池单体进入梯次组配工位,成为新的梯次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物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物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04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阻燃的车用动力电池多通道液冷装置
- 下一篇:基于热电的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