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9992.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苏同;马洋;袁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帝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层 基材层 粘结 上棱镜层 下棱镜层 扩散膜 一次加工成型 光透射特性 扩散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透射率 节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它包括基材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任一表面的上扩散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另一表面的下扩散层、粘结在所述上扩散层表面的上棱镜层以及粘结在所述下扩散层表面的下棱镜层。通过在基材层上涂布上扩散层、下扩散层,并对应粘结上棱镜层、下棱镜层,这样可以实现一次加工成型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并降低材料制损率;而且在保持较高的光透射特性,又可对光进行扩散,扩散LED光时的透射率可高达10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显示模组领域,涉及一种扩散膜,具体涉及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
背景技术
目前,LCD显示都采用LED作为光源,LED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之后,再通过光扩散膜转化为柔和均匀的面光源,然后通过棱镜的聚光作用即可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光扩散膜在转化点光电源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LCD背光模组通常包含PET基材、上扩散层、下扩散层、上棱镜层、下棱镜层和反射片,它们需要后续进行单独加工组装,造成了生产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它包括基材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任一表面的上扩散层、涂布在所述基材层另一表面的下扩散层、粘结在所述上扩散层表面的上棱镜层以及粘结在所述下扩散层表面的下棱镜层。
优化地,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下棱镜层表面的反射片。
优化地,它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基材层的两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分别涂布上扩散层涂布液、下扩散层涂布液,随后分别覆上所述棱镜层、所述下棱镜层,经UV照射固化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上扩散层涂布液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 10~15份;
苯乙烯 10~20份;
溴化1-甲基-3-乙烯基咪唑鎓盐 5~10份;
PMMA粒子 3~8份,所述PMMA粒子的粒径为5~20μm;
紫外引发剂 0.2~1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扩散层涂布液的原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 10~15份;
苯乙烯 15~20份;
溴化1-甲基-3-乙烯基咪唑鎓盐 15~20份;
无机粒子 0.1~0.5份,所述无机粒子为选自碳酸钙粒子、二氧化硅粒子和二氧化钛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其粒径为4~8μm;
紫外引发剂 0.2~1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通过在基材层上涂布上扩散层、下扩散层,并对应粘结上棱镜层、下棱镜层,这样可以实现一次加工成型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并降低材料制损率;而且在保持较高的光透射特性,又可对光进行扩散,扩散LED光时的透射率可高达104%。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LCD背光模组用一体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帝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帝摩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9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