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9044.8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邓敦毅;汪健;郭峰;朱治林;陆宏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4G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吴航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围护结构 拆除 节段 切割孔 吊装组件 混凝土围檩 横向支撑 施工操作 施工工期 噪声污染 基坑 吊装孔 搬移 吊机 绳锯 省力 斜撑 切割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法,包括步骤:S1,对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进行节段划分;S2,根据划分的所述节段,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设置吊装组件、切割孔,所述基坑围护结构通过所述切割孔拆分为所述节段,所述节段通过吊装组件搬移至基坑外,并按照先拆除横向支撑,再拆除斜撑,最后拆除混凝土围檩的顺序实现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工作;本发明采取设置所述吊装孔和所述切割孔,并拆除时采取绳锯切割加吊机直接吊出的方式,致使所述基坑围护结构拆除方法安全性高,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省力,施工工期短,无噪声污染,尤其适应于城市内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车站及带地下室的房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涉及到深基坑开的基坑支护。地铁车站围护结构一般以混凝土撑加钢支撑为主,即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撑,往下均为钢支撑,而对于地面沉降要求高,或者周边建筑物较多且对建筑物变形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下下,一般会设计二道甚至多道混凝土撑及混凝土围檩,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减小基坑及周边地面沉降及变形;同时在带地下室的房建项目中,因其基坑面积较大,且大多为不规则形状,其围护结构体系无法使用钢支撑,只能使用混凝土支撑以及混凝土围檩。
现有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法,尤其是混凝土围檩拆除方法多采用风镐凿除、破碎锤破碎的方法,风镐凿除的方法,施工效率太低,对于高度较高的时候,要搭支撑架以便于施工,安全性能低;而采用破碎锤破碎,因考虑主体结构的施工情况,大型在结构上作业,影响结构安全和后续作业面的开展。故现有的基坑围护结构拆除方法具有施工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缺陷。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法,包括步骤:
S1,对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进行节段划分;
S2,根据划分的所述节段,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设置吊装组件、切割孔,所述基坑围护结构通过所述切割孔拆分为所述节段,所述节段通过吊装组件搬移至基坑外,并按照先拆除横向支撑,再拆除斜撑,最后拆除混凝土围檩的顺序实现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的拆除工作。
较佳的,根据所述节段的重量对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划分节段,所述吊机在拆除过程中通过所述吊装组件对每块所述节段进行依次搬运。
较佳的,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吊装孔,所述吊装孔为贯通孔,所述吊装孔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所述斜撑和所述混凝土围檩上。
较佳的,所述切割孔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围檩与围护桩交接处。
较佳的,在所述混凝土围檩与围护桩交接处所述切割孔等距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围檩横断面中部所述吊装孔等距设置;且所述吊装孔与所述切割孔采取相错布置。
较佳的,先将所述绳锯的切割绳穿过所述混凝土围檩与围护桩交接处的所述第一切割孔,以使所述混凝土围檩上过所述第一切割孔的横截面,即第一横截面设置在所述切割绳内,以实现所述混凝土围檩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上的切断状态;其后,将所述切割绳设置为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切割孔及相邻于所述第一切割孔的第二切割孔,以实现所述混凝土围檩和所述围护桩之间在所述第一切割孔和所述第二切割孔之间部分的切断状态;最后将所述切割绳穿过所述第二切割孔,以使所述混凝土围檩过所述第二切割孔的横截面,即第二横截面设置在所述切割绳内,以实现所述混凝土围檩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的切断状态,进而实现对所述混凝土围檩上所述节段的拆卸。
较佳的,所述切割孔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切割绳的直径尺寸。
较佳的,所述混凝土围檩与所述围护桩交接处,预埋直径为Φ50cm的第一PVC管,间距1.5m,所述第一PVC管形成所述切割孔;在所述混凝土围檩横断面中间位置,预埋直径为Φ100cm的第二PVC管,所述第二PVC管形成所述吊装孔,间距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9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