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8957.8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曾明雄;刘士杰;吴向东;尹陆海;周志绶;童李凯;赵雨军;马林林;张跃进;王现中;张俊杰;司发旺;高朋;陈少华;侯宝磊;郑磊;贾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海绵 生态 体系 处理 农田 污染 三级 水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农田连接的生态稳定沟,所述生态稳定沟通过提升泵连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一级生态过滤塘、一级生态过滤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二级生态净化塘、二级生态净化塘连通种植有沉水植物的三级生态景观塘;一级生态过滤塘和二级生态净化塘以及三级生态景观塘的面积比为1: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级循环过滤,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的同时充分使用农灌回归水与降水,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河道的污染,构建高品质农灌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水质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灾害,水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短缺也随之而来,于是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2012年4月的《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立工程项目储备制度,避免大拆大建。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
人类的活动日益频繁,随着流域人口与经济压力的增加,这些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这使得水体的污染也日益增加。农田回归水、雨水径流是将农业面源污染带入水体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水截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成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农业面源污染拦截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技术、拦截坝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生态塘是人工湿地技术的一种,又称为稳定塘,污水通过在生态塘内较长时间停留,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物综合作用,使污染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生态塘库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等的优点,同时该技术可以通过养殖、种植以及处理水农灌回用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但生态塘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处理效率不稳定,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等。目前,生态塘工艺正朝着系统化、资源化、生态化、美学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一体化的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库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水资源利用率高、建设工程量小,生态化、美学化于一体的基于海绵生态体系的处理农田面源污染的三级生态水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