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重金属淋洗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8083.6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5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翼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C09K17/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重金属 淋洗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淋洗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介孔结构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并将一步法制得的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负载于所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上,然后溶于草酸配制成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土壤重金属淋洗液,最后通过化学淋洗的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本发明制备的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可以高效脱出土壤中的重金属,另外,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易于回收利用,淋洗液消耗量少,不存在淋洗液后续处理问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淋洗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淋洗技术是目前报道较多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具有修复效率高、见效快等、投资及消耗较少等优点,可用于处理高、中水平的污染土壤。现有水系淋洗液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淋洗液用量大,淋洗液处理困难,难以回收利用,同时存在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
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按照化学组成分类,介孔材料一般可分为硅系和非硅系两大类,非硅系介孔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四氧化三铁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磁性材料,由于其成本低、无毒无污染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催化剂、药物载体、吸波材料等方面。
离子液体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构成,在-100℃和200℃间呈液体状态,具有不挥发、热稳定性好、结构可设计、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本发明人指在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将离子液体负载于磁性四氧化三铁介孔材料上,由于介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仅需少量的离子液体即可完成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同时淋洗液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易于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可以高效脱出土壤中的重金属,另外,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易于回收利用,淋洗液消耗量少,不存在淋洗液后续处理问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土壤重金属淋洗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介孔结构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并将一步法制得的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负载于所述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上,然后溶于草酸配制成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土壤重金属淋洗液,最后通过化学淋洗的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相应地,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淋洗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六水三氯化铁、柠檬酸、脲素和水按照摩尔比为0.8~1.2∶0.8~1.2∶2~3∶50~100的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液经过120℃真空干燥1~2h,采用柠檬酸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真空抽滤、干燥后得到中间材料;
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中间材料研磨粉碎后,在氩气气氛的管式炉中,经过90~150min升温至400~500℃煅烧,保温2~3h后快速降温至室温,得到介孔四氧化三铁颗粒;
步骤d):将EDTA二钠盐和丁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反应釜,过滤去除钠盐,60~80℃加热搅拌60min~90min,制得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将上述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和步骤c)得到的介孔四氧化三铁颗粒采用超声搅拌的方式均匀溶于草酸溶剂中,超声搅拌30min~60min,使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均匀的负载在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草酸溶剂中,得到EDTA-季铵盐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土壤重金属淋洗液。
优选的,所述EDTA二钠盐和丁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摩尔比为1∶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翼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翼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