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4543.8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超;顾保玉;曹旻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刘乾帮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袋装 挡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涉及护岸挡墙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开挖后,淤泥土经济效益差,优质回填土回填成本高的问题,其包括基坑,基坑底部设有呈L形设置的悬臂式挡墙,基坑中设有抵接于挡墙侧壁的加固墩,基坑中沿斜坡倾斜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锚固墩,多个锚固墩的高度之和等于加固墩高度设置,加固墩或锚固墩由多个装有淤泥土的回填土工袋堆叠而成;加固墩和锚固墩之间的基坑中填充设有回填淤泥土,加固墩、回填淤泥土和基坑顶端的一个所述锚固墩顶面平整铺设有回填面层,回填面层与挡墙顶部齐平设置。本发明通过回填土工袋配合回填淤泥土使用,提高基坑回填结构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淤泥土的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岸挡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护岸工程是一种为了防止江河堤岸因水流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所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
目前,公告号为CN2036031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壁板式生态挡墙护岸结构,在原边坡临水侧底部打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预制板桩顶部铺设柔性垫层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预制板桩桩顶贯穿垫层嵌入钢筋混凝土底板内;钢筋混凝土底板顶面预埋竖向连接钢筋,其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挡墙;挡墙上部均匀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挡墙为壁板式,底端与钢筋混凝土底板的竖向连接钢筋相连,并在背水侧底部预埋横向连接钢筋;原边坡采用喷锚支护,在原边坡与挡墙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片石混凝土层和种植回填土层,并在挡墙内壁、片石混凝土层及原边坡三者与种植回填土层的接触面铺设隔根膜。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优化临河航道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并且稳定性好、施工简便。
由于淤泥土自身力学性质较差,不利于挡墙结构稳定性,在上述结构中,若这种壁板式生态挡墙护岸结构的挡墙处土质为淤泥土质,一般将其作为弃土,而选择优质的片石混凝土层和种植回填土,但是,在采用大量片石混凝土层和种植回填土进行回填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费用和运输费用,施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其具有能够重复利用淤泥土,减少土料污染,降低施工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底部设有呈L形设置的悬臂式挡墙,所述基坑中设有抵接于挡墙侧壁的加固墩,所述基坑中沿斜坡倾斜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锚固墩,多个所述锚固墩的高度之和等于加固墩高度设置,所述加固墩或锚固墩由多个装有淤泥土的回填土工袋堆叠而成;所述加固墩和锚固墩之间的基坑中填充设有回填淤泥土,所述加固墩、回填淤泥土和基坑顶端的一个所述锚固墩顶面平整铺设有回填面层,所述回填面层与挡墙顶部齐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土是一种含水量大、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力学性质较差的土体,将其直接回填进基坑中时,不利于基坑处结构的稳定性,容易出现滑塌而影响到挡墙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回填土工袋装入挖出的淤泥土,通过有回填土袋堆叠而成的加固墩和锚固墩的设置稳固挡墙处结构和基坑底部结构,再在基坑空余位置填充上剩余淤泥土,从而使用回填土工袋和淤泥土相结合的方式稳固回填部分结构强度,提高挡墙后方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由于直接重复利用了挖出的淤泥土,无需另外运输优质回填土,在减少淤泥土对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锚固墩与对应高度的加固墩处的回填土工袋部分外周包覆设有土工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每个锚固墩为锚固点,利用土工格栅包覆住锚固墩和该锚固墩对应加固墩处的回填土工袋和其间填充设置的回填淤泥土,提高回填淤泥土和回填土工袋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基坑中回填结构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栅的包覆方向垂直于航线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4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