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式输送与捆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03837.9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伏龙;杜一煊;王士辉;邵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B35/44 | 分类号: | B65B35/44;B65B27/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吴绍群 |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捆扎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输送及捆扎系统,包括:带式输送系统,至少一个捆扎装置(5),和至少一个触发装置。所述带式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输送带,每组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至少一对第一输送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相邻外表面呈左右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输送带外表面上设若干凹槽(2),每对所述第一输送带相对的外表面上同一位置处的两个所述凹槽(2)之间形成四周闭合且上下通透的通孔(3)。本发明可以使被运送的物品在呈竖直状态被输送的同时,还可以被定量分组,以及定量捆扎,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式输送及捆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式输送系统中,运送物品的输送带外表面一般为水平朝上,或倾斜朝上,被运送的物品则呈竖直或平躺状态位于输送带外表面上,从输送方向的起点被运送至终点。
上述带式输送系统对于后续工序(如捆扎)需要物品呈竖直状态、但自身不能呈竖直状态位于输送带外表面上的物品(如韭菜、芹菜等蔬菜)而言,对后续工序的高效顺利进行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输送及捆扎系统,该系统可以使被运送的物品在呈竖直状态被输送的同时,还可以被定量分组,便于捆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系统,包括:两条第一输送带,每条第一输送带为回形,其外表面位于竖直面内,且两条第一输送带相邻外表面之间呈相对设置;
在每条第一输送带的回形两端内侧分别设一辊轮,每个辊轮设于机架上,辊轮带动其外侧的第一输送带运转;两条第一输送带之间做相对运动;
每条第一输送带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凹槽,两条第一输送带相邻外表面上同一位置处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四周闭合且上下通透的通孔。
该带式输送系统除了可以扶持呈竖直状态的物品如刚切割下来的韭菜等蔬菜,还可以通过所述通孔对物品进行定量分组,便于定量捆扎。
进一步地,每条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起始处前方设有一星状拨轮,每个星状拨轮外周均匀设置若干长度相同的轮臂,每个星状拨轮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速度与相邻的辊轮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速度相同;
两个星状拨轮旋转时,将待输送的物品拨入输送方向起始端的两个辊轮外尚未闭合的两个凹槽内,然后在两个呈相对运动的轮臂的挤压下被呈相对运动的两个凹槽形成的通孔包围。
进一步地,两个星状拨轮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两个轮臂长度之和;
每个星状拨轮与相邻的辊轮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轮臂长度与第一输送带厚度之和;
两个星状拨轮上有两个轮臂正相对时,恰好有两个相对运动的凹槽处于开始闭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每条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前端的辊轮为主动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并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带动该辊轮前方的星状拨轮转动;
每条第一输送带输送方向后端的辊轮为从动轮,其下方设有一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之间相互咬合,使两条第一输送带之间同步运行。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凹槽在垂直于其所在第一输送带宽度方向上的切面的形状为三角形、U型、梯形、或弧形,所述弧形优选为半圆形;
和/或,所述带式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两个第一输送带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垂直于通孔的延伸方向。第二输送带的作用是可以对被输送物品的下端起到支撑和同步运输的作用,以防止被所述凹槽形成的所述通孔所包围和夹持的被输送物品的脱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量传送韭菜用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设若干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在垂直于其所述输送带宽度方向上的切面的形状为三角形、U型、梯形、或弧形,所述弧形优选为半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大学,未经宁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3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料装置及食品包装线
- 下一篇:浆板纸垛恒重机器人移补系统及其移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