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装置、使用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存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3626.5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凡;刘朋飞;孙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451162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使用 方法 存储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装置,其包括:机台;上料机构;移载驱动机构;刻划机构,刻划机构包括刻划驱动件及刻刀,刻划驱动件设置于移载驱动机构上,刻刀设置于刻划驱动件上;贴胶带机构;撕胶带机构;检测机构;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存储设备,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控制刻刀在工件的膜层上刻划成划格区域;控制检测机构的摄像头对撕胶带后的工件的膜层进行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传送至处理器及存储设备;根据照片分析计算工件的膜层的划格区域内破损或剥落的面积占划格区域的总面积的百分比,并根据存储于存储设备内的膜层附着力国家分级标准判定工件的膜层的膜层附着力级别。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及存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膜层附着力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涂膜或镀膜与被覆物件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称为膜层附着力。膜层附着力是反应膜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种类的膜层,有一些国家或国际标准推荐的膜层附着力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有拉开法,扭开法,十字切割法,划圈法,耐冲击法等。但是,上述膜层附着力测量方法大多都存在测量精确度低的问题。例如拉开法,扭开法等,虽理论上可以直接显示附着力,但由于需要粘合,所以测量时间较长。另外,在拉开或扭开时由于难以保证整个面受力均匀,降低了测量结果准确性。对于划圈法来说,其与十字切割法类似,都是评定表面剥落程度,但最终是依靠检测人员目测,存在认为主观性,且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检测准确性高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存储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机台;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送驱动件、固定板、旋转驱动件及固定治具,所述传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传送驱动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治具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上,所述固定治具用于放置及固定工件;
移载驱动机构;
刻划机构,所述刻划机构包括刻划驱动件及刻刀,所述刻划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移载驱动机构上,所述刻刀设置于所述刻划驱动件上;
贴胶带机构;
撕胶带机构;
检测机构;
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
存储设备,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控制所述传送驱动件驱动所述固定板带动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上的工件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移载驱动机构移动;控制所述移载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刻刀靠近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上的工件;控制所述刻划驱动件驱动所述刻刀接触工件的膜层;控制所述传送驱动件再次驱动所述固定板带动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上的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刻刀在工件的膜层上刻划第一划线;控制所述刻划驱动件驱动所述刻刀远离工件的膜层,并控制所述移载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刻刀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重复上述动作,从而使所述刻刀在工件的膜层上刻划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划线;控制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固定治具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并重复上述动作从而使所述刻刀在工件的膜层上刻划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划线,多个所述第一划线与多个所述第二划线相互交叉形成划格区域;控制所述传送驱动件驱动所述固定板移动以带动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上的工件移动至所述贴胶带机构;控制所述贴胶带机构将胶带贴附于位于所述固定治具上的工件的膜层上;控制所述撕胶带机构将胶带从工件上撕除;控制所述检测机构的摄像头对撕胶带后的工件的膜层进行拍摄照片,并将所述拍摄的照片传送至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存储设备;根据所述拍摄的照片分析计算工件的膜层的划格区域内破损或剥落的面积占划格区域的总面积的百分比以判定工件的膜层的膜层附着力级别。
一种检测方法,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3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