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3206.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夏军梅;夏宇;陈爽;潘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合力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3 | 分类号: | C09D1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2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油墨 防霉变 超临界反应釜 纳米级氯化银 纳米粒子表面 活性稀释剂 制备成纳米 表面高压 电晕处理 复合微球 固化工艺 光引发剂 无水乙醇 分散剂 光聚合 桂皮醛 壳聚糖 氯化银 纤维级 包覆 抗菌 霉变 甩胶 微球 抑菌 半成品 薄膜 复合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采用氯化银溶于无水乙醇在分散剂的辅助下,利用甩胶法制得纳米级氯化银薄膜,并与壳聚糖、桂皮醛于超临界反应釜中进行复合,再经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光聚合的方法制备成纳米包覆复合微球的纤维级抗菌微球,与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采用固化工艺共同制备成油墨半成品,最后采用表面高压电晕处理后制备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异的抑菌能力,有效降低其霉变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由有色体、连结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是有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粘性胶状流体。
在平面广告适用中,尤其当在户外使用时,处于雨淋、水溅、潮湿等环境中,油墨容易生霉长斑,影响平面广告中图形的表达,不利于广告的传播。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印刷用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油墨具有优异的抗菌防霉能力。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防霉变抗菌微球的制备:将氯化银溶于无水乙醇,加入其质量10倍的胶棉液搅拌,并加入0.5g/L分散剂,用甩胶法制膜,制膜完成后在700℃下快速热处理8minz制得纳米级氯化银薄膜;将壳聚糖、桂皮醛置入超临界反应釜装置中,通入大气,调节pH为8,温度为450℃,压力为8个大气压,反应15min后打开泄压口将压力降为常压后,按壳聚糖、桂皮醛总量的2-3倍加入步骤(1)制备的纳米级氯化银薄膜,升温至600℃,继续处理1-2h,最后得到纳米氯化银复合材料;将纳米氯化银复合材料采用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光聚合的方法制备成纳米包覆复合微球的防霉变抗菌微球;
(2)将上述防霉变抗菌微球,以有色物质质量10%-20%的比例添加到油墨的制备原料中去,并与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采用固化工艺共同制备成油墨半成品;其中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分别为有色物质质量的1%、3%和70%;
(3)将油墨半成品采用进行表面高压电晕处理后加热至熔融状态后冷却至80℃保温1.5h后得所需防霉变油墨。
更为优选的,所述氯化银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3:4。
更为优选的,所述交分散剂为对木质纤维素物质进行水解处理而得到的水解物的分散剂。
更为优选的,所述壳聚糖、桂皮醛的质量比为4:1。
更为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活性稀释剂为环氧活性稀释剂。
更为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光引发剂为光引发剂907。
更为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填料为钛白粉。
更为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表面高压电晕处理中压力为18个大气压。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霉变油墨的制备方法,采用氯化银溶于无水乙醇在分散剂的辅助下,利用甩胶法制得纳米级氯化银薄膜,并与壳聚糖、桂皮醛于超临界反应釜中进行复合,再经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光聚合的方法制备成纳米包覆复合微球的纤维级抗菌微球,与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采用固化工艺共同制备成油墨半成品,最后采用表面高压电晕处理后制备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异的抑菌能力,有效降低其霉变概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合力印刷有限公司,未经句容市合力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3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