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2754.8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聂海岩;甘泉;徐建新;刘德锡;邢双斌;耿松超;张宏伟;王敏;陈翠领;郭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1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露 隧道施工 拱部 开挖 隧道洞身 拱脚 浇筑混凝土 明挖法施工 安全稳定 掘进过程 施工工期 施工作业 隧道拱部 垂直的 钢管桩 钢筋笼 拱顶部 圆弧形 回填 捆扎 侧模 抽干 底模 拱顶 管棚 两排 清淤 上模 土石 仰拱 水塘 地基 蓄水 修建 优化 保证 | ||
一种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包括将水塘内的蓄水抽干后进行开挖清淤;在未开挖的隧道拱部外露的部位修建一个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带有拱脚的护拱,在两个拱脚下方的地基中沿与拱脚相垂直的方向打设两排钢管桩;施做底模和侧模;捆扎钢筋笼;施做上模;浇筑混凝土;护拱顶部进行土石回填;之后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隧道洞身开挖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可保证隧道洞身掘进过程中掌子面拱顶的安全稳定,优化施工工期,并且能够减少明挖法施工管棚二次进洞的施工作业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传统隧道的施工方法均是采用暗挖掘进的常规手段,地表及洞内不做处理。但如果隧道的洞身需要穿越一处水塘,造成拱部部分结构外露时,若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将水塘内的蓄水抽干后进行开挖清淤;
2)在未开挖的隧道拱部外露的部位修建一个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带有拱脚的护拱,然后在两个拱脚下方的地基中沿与拱脚相垂直的方向打设两排钢管桩;
3)在护拱的设计位置处施做护拱的底模和侧模;
4)在底模和侧模的空间内捆扎护拱的钢筋笼;
5)施做护拱的上模;
6)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模板内浇筑C30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制成护拱;
7)拆除模板,此时钢管桩的上端将与拱脚的外端面相接触,由此对拱脚进行加固,然后在护拱顶部进行土石回填,而且回填处的高度应与原地面坡面一致,同时应对称进行分层夯实;
8)之后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隧道的洞身开挖,以保证开挖面的安全稳定。
在步骤2)中,所述的钢管桩的直径为89mm,长度为5米,每处打设两根钢管桩,纵向间距为5米。
所述的底模、侧模和上模均采用5cm厚钢板拼装而成。
在步骤4)中,所述的钢筋笼分上下两层,环向钢筋的直径为25mm,间距为20cm,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6mm,间距为25cm,两层之间采用ф8mm箍筋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可保证隧道洞身掘进过程中掌子面拱顶的安全稳定,优化施工工期,并且能够减少明挖法施工管棚二次进洞的施工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横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拱部部分结构外露的隧道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将水塘1内的蓄水抽干后进行开挖清淤;
2)在未开挖的隧道2拱部外露的部位修建一个中部为圆弧形且两端带有拱脚4的护拱3,然后在两个拱脚4下方的地基中沿与拱脚4相垂直的方向打设两排Ф89mm钢管桩5,钢管桩5的长度为5米,每处打设两根钢管桩5,纵向间距为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2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