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阀位非线性运算防止机组高调门晃动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02407.5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6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强;王德华;陶小宇;吴成年;王亚顺;顾涤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3/02 | 分类号: | G05B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非线性 运算 防止 机组 调门 晃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阀位非线性运算防止机组高调门晃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一段时间内的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数据,计算该段时间内的统计平均值A1;2)用A1减去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期望值,并进行死区非线性运算,得到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偏差A2;3)对A2进行非线性PI运算,得到主汽压力修正值,将主汽压力修正值与原主汽压力设定值相加,得到校正的主汽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负荷段维持高调门开度接近期望开度,既防止了高调门大幅晃动,又能明显降低机组进气端的节流损失,实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兼顾,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力发电的优化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阀位非线性运算防止机组高调门晃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相较小容量机组运行经济性优势明显,但随着电网富余容量的增多以及电力市场结构的变化,百万千万机组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已是大势所趋,由于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值偏离较大,严重影响了该类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何提高该类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安全性、经济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西门子百万千瓦型机组配汽机构一般配置为两只高调阀(全周进汽运行方式),由于受汽轮机通流截面积所限,同时在汽轮机第5级后增加补气阀的形式(补气阀约占进气流量的5%)。机组采用全负荷段滑压运行方式,在高负荷段为产生较小的节流损失,两只高调阀接近在全开位,机组蓄能较少,电网变负荷指令变化时,存在调门大幅频繁晃动问题,变负荷能力有限;在接近满负荷时补气阀会开启参与调节,但是补汽阀开启后,汽机的振动会突然加大,另外补汽阀投用后,降低了机组的效率,所以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该类型机组多数已经将补气阀禁用;补汽阀的禁用,使两只高调阀的开度更大,引起了更频繁的晃动,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目前,为适应电网负荷的快速变化,机组广泛采用CCTF控制方式。该方式下,主汽压力越高,调门开度越小,节流损失越大;同时,主汽压力越低,调门开度越大,节流损失越小,调门开度大使调门处于流量非线性区,调门晃动大,影响调阀安全,已出现过多起调门阀杆断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通过阀位非线性运算防止机组高调门晃动的控制方法,在不改变原有系统设备结构、不增加改造投资的情况下,解决机组运行中高调门频繁晃动的问题,同时解决机组在低负荷段高调门节流损失过大的问题,保证机组调节机构安全;同时能够根据期望阀位有效降低汽轮发电机进汽端的节流损失,起到明显节能降耗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通过阀位非线性运算防止机组高调门晃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最近一段时间(比如3分钟)内的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数据,计算该段时间内的统计平均值A1;
2)用A1减去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期望值,并进行死区非线性运算,得到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偏差A2;
3)对A2进行非线性PI运算,得到主汽压力修正值,将主汽压力修正值与原主汽压力设定值相加,得到校正的主汽压力。
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实时加权算法计算统计平均值。
所述的实时加权算法具体为:对采样点进行实时性加权,实时性越强的点,权重越大(过去时间越长,数据越旧,权重越低)。
所述的步骤2)中,高压调节阀的期望阀位曲线与机组的负荷指令相关,通过采用各典型负荷点上的最优阀位,然后将用最优阀位点拟合成高次函数,得到高压调节阀的期望阀位曲线。
所述的步骤3)中,非线性PI运算具备根据机组负荷防止压力设定总输出超限的功能;具备变负荷分析判断功能,根据变负荷幅度、速率和高压调节阀阀位开度调整运算的速率;满足有压力需求时运算的快速性与压力恢复时运算的平缓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2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