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盗防抢防酒驾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01887.3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兴全 |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B60R25/30;B60R25/042;B60K28/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黄青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盗 防抢防酒驾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盗防抢防酒驾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汽车防盗防抢系统和汽车防酒驾系统;所述中央处理器经汽车防盗防抢系统连接汽车发动机;所述汽车防酒驾系统包括汽车门开关检测器、驾驶员识别器、驾驶员吹气识别器、酒精测试控制器、吹气检测器、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酒精测试显示器、显示延时供电器、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和D触发复位控制器。本发明可有效的防止酒驾,保障了汽车的行驶安全,同时具有防盗防抢功能,且在汽车被盗抢时可自动进行报警以及拍摄视频数据,为事后追回汽车、追责提供有利证据,保障了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防盗防抢防酒驾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购买汽车,方便人们的出行。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8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带来的汽车盗抢案件数量的剧增,而现有的大部分汽车均缺少有效的防盗防抢功能,且汽车被盗抢后无法或取相关盗抢证据,使得汽车盗抢后的追回、追责难度大,成本高,给车主的人身财产造成极大危害。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倍;达到100mg/100mL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倍。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倍左右。
因此,如何避免酒驾,也成为了目前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盗防抢防酒驾控制系统,可有效的防止汽车被盗被抢,且在汽车被盗抢时可自动进行报警以及拍摄视频数据,为事后追回汽车、追责提供有利证据,保障了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具有防止酒驾的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防盗防抢防酒驾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汽车防盗防抢系统和汽车防酒驾系统;所述中央处理器经汽车防盗防抢系统连接汽车发动机;所述汽车防酒驾系统包括汽车门开关检测器、驾驶员识别器、驾驶员吹气识别器、酒精测试控制器、吹气检测器、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酒精测试显示器、显示延时供电器、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和D触发复位控制器;
所述D触发复位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汽车门开关检测器的输出端和所述驾驶员识别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D触发复位控制器、所述汽车门开关检测器、所述驾驶员吹气识别器和所述吹气检测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D触发复位控制器、所述第二D触发器和所述吹气检测器的输出端;
所述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复位控制器的输出端;
所述酒精测试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的输出端;
所述吹气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酒精测试控制器和所述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的输出端;
所述显示延时供电器的输入端连接酒精测试延时断电器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兴全,未经郑兴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1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