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01349.4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闫振甲;彭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德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2/30 | 分类号: | E04C2/30;E04C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丹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混凝土 填充物质 装配式大板 支撑骨架 建筑墙体结构 装配式墙体 传热性能 间隙形成 建筑工期 填充空间 有效减少 重混凝土 综合性能 工程量 抗剪切 装配式 省略 筋条 保暖 保温 地基 抗震 防火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涉及建筑墙体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配式大板性价比低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支撑骨架以及填充物质,支撑骨架的筋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填充物质的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物质为轻混凝土,轻混凝土的密度和传热性能均小于重混凝土。本发明用于改善装配式墙体保温、抗震、抗剪切以及防火等综合性能,不仅性能良好造价低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地基工程量、省略二期保暖工程从而缩短建筑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
背景技术
我国已把推荐住宅产业化定为基本国策,政府正全力推进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装配式住宅的核心结构部品就是装配式大板。这种大板有别于传统建筑隔墙条板:其一是幅面大,一般一个开间的大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各为一块整板,面积大小在10平方米到20平方米之间;其二是强度高,可以整体起吊安装,且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其三是外墙板、隔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四板配套,能够组装成完整的住宅主体。而我国以前生产应用的大多是小规格条板,面积仅在1.5平方米到1.8平方米之间,主要用于隔墙板,不能应用于外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各大板间无法配套。后来出现的发泡水泥复合板虽然幅面大一些,但也不超过10平方米,而且多是条板无法用于装配式住宅,只局限于工业厂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这就造成我国本土装配式住宅大板的市场空白,使我国政府推进的装配式住宅出现“无米下锅”的困境。
在国内没有住宅装配式大板的情况下,为应急需,我国不得不全面引进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重混凝土装配式大板生产线技术。这种大板市场上统称“PC\混凝土大板”。“PC”是英文precast concrete(装配式)的缩写。目前我国已有PC\混凝土大板生产线几百条,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市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PC住宅,全部是采用这种PC重混凝土大板。但这种PC重混凝土大板虽然由于政策鼓励推广的力度很大,但应用量却很不乐观,大多数生产线半负荷生产甚至停产状态,产品没有市场,出现了洋技术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窘境。究其原因,应用这种PC混凝土大板的住宅工程,基本都是政策性项目如回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府资金扶持的示范房等,大范围的商品住宅基本没有应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占据政策性住宅市场的重混凝土大板每立方米耗费钢材、水泥、沙、石总重量为2.7吨以上,每平方米住宅造价为2200至2700元,资金消耗高于传统住宅20%至30%;且由于自重大导致抗震性能差,进而加大了地基工程,使其应用区域受到限制,此外重混凝土大板传热大、不保温,需要做二次保温会延长工期。因此这种引进技术的重混凝土大板,属于低性价比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重混凝土大板性价比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包括:支撑骨架以及填充物质,支撑骨架的筋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填充物质的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物质为轻混凝土,轻混凝土的密度和传热性能均小于重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网构轻混凝土装配式大板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砂浆以及钢网。
优选地,所述砂浆厚度为3-5mm;所述钢网采用有筋扩张网。
优选地,所述钢网通过自攻钉固定在支撑骨架所构成的大板框架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轻混凝土采用轻集料混凝土;用于墙板、隔墙板以及屋面板的轻混凝土密度调控在150-400kg/m3,用于楼板的轻混凝土密度调控在500-600kg/m3。
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外围框架、内部支架、加强筋以及斜拉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德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德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1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