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0567.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0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傅冠生;陈挺;崔文峰;黄家尧;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流 超级电容模组 检测装置 超级电容储能 交流负载 充放电测试 快速充放电 新能源汽车 远程服务器 电池储能 动力电池 交流电网 日志记录 便携性 检测模 升压比 模组 便利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一种用于对超级电容模组进行充放电测试而且便携性高、可快速充放电、安全性好、维护日志记录便利的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一种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包括被检模组、交流电网、远程服务器和交流负载,还包括:对外DC/D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双向变流单元,一侧与被检测模组相连;超级电容储能单元,与对外DC/DC变流单元的另一侧相连;内部DC/D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双向变流单元,与一侧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相连;电池储能单元,与内部DC/DC变流单元的另一侧相连;DC/A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高升压比的变流单元,一侧与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相连,另一侧与交流负载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是具有可快速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使用寿命长等技术特点,近年来,随着超级电容器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超级电容器在电动大巴、储能式有轨电车等装置上得到了大量应用。为确保超级电容的可靠应用,设备提供商必须解决现场的设备维护和检修问题,通常需要一种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
传统的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的工作模式如下: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时,外部需要连接交流电网的电缆,通过AC/DC转换装置,将交流电能转换成为直流,为设备充电。对超级电容进行放电时,利用负载电阻对超级电容进行放电。
上述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充电线缆为高压交流电,在现场施工,需要额外电缆。对于电动车运行现场等无交流供电场所,设备无法进行充电操作。
利用电阻放电引起设备发热,若采用风扇等冷却装置冷却,系统维护存在很大的噪音污染。
利用电阻进行放电,造成能源浪费。
设备发热严重时,若检修人员不小心,可能烫伤检修人员的身体。
设备维护日志记录需要依赖于人工笔记记录,设备使用的便利性较低。
中国公开号CN106786998公开日为2017年05月31号,公开了一种充放电电路、移动终端及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方法,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电池充放电方式单一的问题。该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输入端、放电输出端、接地端、至少两个电池和多个切换开关;多个切换开关接设于至少两个电池与充电输入端、放电输出端和接地端的连接电路上;通过控制多个切换开关的连通或断开,充放电电路形成为串联充电电路、并联充电电路、单独充电电路、串联放电电路、并联放电电路或者单独放电电路。本发明的方案增加了充放电方式,提高了与充电器的兼容性,且能够避免充电发热大、放电损耗大、对接口和通路的要求高等单一充放电方式导致的问题,提高了充放电体验。
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专利下的发明,其利用动力电池串并联结构改变输出电压,而并非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电压适应能力弱,这种结构无法应用在模组检测仪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安全和维护性低以及电压适应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对超级电容模组进行充放电测试而且便携性高、可快速充放电、安全性好、维护日志记录便利的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诉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超级电容模组检测装置,包括被检模组、交流电网、远程服务器和交流负载,还包括:对外DC/D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双向变流单元,一侧与被检测模组相连;超级电容储能单元,与对外DC/DC变流单元的另一侧相连;内部DC/D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双向变流单元,与一侧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相连;电池储能单元,与内部DC/DC变流单元的另一侧相连;DC/AC变流单元,该单元为高升压比的变流单元,一侧与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相连,另一侧与交流负载相连;远程检测记录终端,接收被测模组通过功率线缆传递的电力线载波信号,并将检测后的数据发送至远程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OPS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 下一篇:并联电容器保护与监测一体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