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9529.3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6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许诺;臧金良;刘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H01Q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龚颐雯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态 金属 微流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金属层、中间介质层和设置在所述中间介质层表面的微通道阵列;
还包括设置在中间介质层上部的封装盖板,用于将所述微通道密封;
所述底层金属层和中间介质层为固定膜层;
所述微通道中设置有液态金属,所述液态金属通过在所述微通道内流动,在所述超材料表层形成金属微结构;所述微通道底部设置有基底,用于给液态金属施加电压控制液态金属在微通道结构中的流动位置,并且,所述基底表面进行光滑处理;
微通道阵列选择不同的排布方式,用于完成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吸收;
通过外力驱动所述液态金属在无氧环境下的所述微通道内的流动,调节所述金属微结构的长度或宽度;所述外力驱动为机械力驱动或者电压驱动;
所述机械力驱动,通过外加拉力或张力,将所述超材料的结构进行拉伸,改变所述液态金属在所述微通道中的位置和形态;所述机械力驱动,将所述外加拉力或张力施加在所述超材料的四周边缘,通过改变所述外加拉力或张力的大小,实现所述超材料结构的重构;
所述电压驱动,在所述基底和液态金属之间施加电压,形成电场,改变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控制所述液态金属在所述基底上的迁移、运动;所述电压驱动中,将所述电压施加在所述基底上,通过改变所述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实现所述超材料结构的重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金属层采用金属薄膜材料,所述中间介质层采用二氧化硅、硅、三氧化二铝、硅橡胶、PDMS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包括镓或者镓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设计为十字型、方块形、一字型结构形态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采用铝、铜、金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基于液态金属微流控的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盖板采用PDMS、PMMA或硅胶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制备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所述底层金属层和中间介质层;
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制备所述微通道阵列;
制备所述封装盖板,通过高温、等离子体技术实现所述封装盖板与中间介质层的密封;
对所述微通道进行抽真空和干燥;
在无氧环境中采用盐酸或酸性油包裹液态金属,以去除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层;
在所述微通道内注入盐酸或液态油以流通;
通过微注入工艺在所述微通道内注入液态金属。
8.另一种制备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超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所述底层金属层和中间介质层;
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制备所述微通道阵列;
在无氧环境下,冷却液态金属到固态,并通过丝网印刷、喷涂、涂覆中任一种方式填充到微通道中;
制备所述封装盖板,然后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所述封装盖板与中间介质层;
在无氧环境下,通过压力作用将所述封装盖板与中间介质层进行紧密贴合,实现所述封装盖板与中间介质层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95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