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人体温度快速侦测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9016.2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9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郎;谢祯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侦测 可见光 红外线 辨识 红外线影像 可见光影像 动态规划 透视投影 温度计算 相似度 比对 迭合 体温 融合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人体温度快速侦测法。首先,取得可见光与红外线影像之物体的精简化轮廓后,以动态规划进行轮廓的交叉比对,再透过透视投影转换将红外线物体迭合至与之相似度最高的可见光物体上,并进行人体温度计算。本发明使得红外线和可见光影像融合,除了能取得体温,还能辨识个别物体,能提升辨识效能,实现人体温度快速侦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人体温度快速侦测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于红外的人体温度检测方式,由于红外线摄影机撷取影像与可见光影像大不相同, 故以往透过红外线设备监控温度时,须透过另一部摄影机撷取可见光影像,再进行人为的比对 辨识,如此在人流量大的场合,无法快速实现人体识别的同时实现人体温度检测,为此,需要 一种能够进行可见光影像物体轮廓与红外线影像热体轮廓的自动比对、定位与迭合,省下人工 比对的麻烦的方式。
现有对于可见光影像与热影像融合的相关文献有:
1.动态调整多张可见光影像与热影像融合比例之强健人脸辨识,施惟尊硕士论文
使用离散小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做可见光与红热影像的融合,并随可见 光影像照明度的不同,调整可见光与热影像的融合比例,接着对每个人连续的融合影像进行线 性鉴别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再将融合后的影像之特征参数加以转换,最后 利用欧氏距离进行人脸辨识。
2.可变性视觉环境下红外线及可见光影像融合之研究,陈孟怿,世新大学图文传播暨数位 出版学硕士论文
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PCA)嵌入小波多解析层将红外线与可见 光影像融合。首先分别使用PCA和DWT将红外线与可见光影像融合,分析两种融合影像,取 出两影像的优点并融合之,得到嵌入式PCA小波多解析层融合影像。能在不同的视觉环境下保 有较佳的融合结果。
3.Fast and Accurate Registration of Visible and Infrared Videos,Socheat Sonn, Guillaume-Alexandre Bilodeau,Philippe Galinier,IEEE Conference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Workshops,pp.308-313,2013
利用基于关键点和时间信息解决场景中之红外线与可见光立体物体的定位问题。先取出物 体的轮廓并转为多边形,以此多边形的顶点做为关键点,用以比对。再根据比对关键点计算转 换矩阵并放在时间缓冲区内,累加缓冲区中的转换矩阵,使用此转换矩阵将红外线影像转换并 定位到可见光影像上。
4.Automatic Image Registration in Infrared-Visible Videos usingPolygon Vertices,Tanushri Chakravorty,Guillaume-Alexandre Bilodeau,EricGranger,2014
使用背景相减法取出物体,再利用多边形逼近取得目标物体的形状,接着侦测形状上的关 键点,并根据这些关键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与其形状之凸包参数来比对物体。取得比对关键点后, 将比对关键点存放在时间缓冲区内,计算缓冲区内所有比对关键点各自的转换矩阵,使用转换 矩阵将红外线转换,计算红外线与可见光影像的重迭比例,若比当前的转换矩阵更好,便更新 转换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9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