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急救电瓶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6482.5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鑫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4/48;H01R13/52;C09D131/04;C09D133/00;C09D7/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瓶线 电缆线 护套 上夹持件 下夹持件 夹头 弹簧 急救 防水涂层 卡扣连接 两端固定 内部固定 上护套 匹配 | ||
一种急救电瓶线,主要包括2个电瓶线夹头和1根电缆线(2),2个电瓶线夹头通过电缆线(2)相互连接,电瓶线夹头包括上下两个护套(1)、弹簧(3)、上夹持件(5)和下夹持件(6),上下两个护套(1)通过卡扣连接,其内部固定有弹簧(3),电缆线(2)固定在下护套(1)的凹槽内,电缆线(2)的两端固定有下夹持件(6),上夹持件(5)固定在上护套(1)的顶部,上夹持件(5)与下夹持件(6)相匹配,护套外有防水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汽车电瓶急救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急救电瓶线。
背景技术
电瓶线主要是连接两个电瓶之间的连接工具,用于将一端的电输入到另一端,输出用的汽车电瓶线要根据不同车型选购,区别就是电流大小和绝缘不同,以往的电缆夹与传统结构的蓄电池电极头之间为点接触方式,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电阻大,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耗小、成本低的新型汽车急救电瓶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的汽车急救电瓶线,主要包括2个电瓶线夹头和1根电缆线,2个电瓶线夹头通过电缆线相互连接,电瓶线夹头包括上下两个护套、弹簧、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上下两个护套通过卡扣连接,其内部固定有弹簧,电缆线固定在下部护套的凹槽内,电缆线的两端固定有下夹持件,上夹持件固定在上护套的顶部,上夹持件与下夹持件相匹配;护套外表面喷涂防水涂料,其配比如下
该防水涂料包括一黏胶剂、一水溶液、一干燥剂,其中该黏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80~ 90,该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比为5~15,该干燥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调整该黏胶剂及该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比以使该防水涂料的重量百分比达到100;
该黏胶剂具有一主成分及一次成分,该主成分为醋丙乳液(VINYL ACETATE ACRYLATE COPOLYMER)及丙烯酸共聚物(ACRYLIC COPOLYMER),该次要成分为亲水性聚醋酸乙烯脂 (AQUEOUS POLYVINYL ACETATE);
该黏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85,该主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70,该次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5,该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比为10,该防水涂料的黏度值为21cps;
该干燥剂为乙醇;
所述防水涂料经过搅拌引气后,达到气孔率10-20%之间后喷涂到外表面上。
所述上夹持件为夹齿,夹齿直接冲压固定在上部的护套上,下夹持件为金属块,电缆线的两端通过金属块包裹冲压固定连接,下夹持件的接触面为圆弧形。
所述上下两个护套内的凹槽处均嵌有夹片,上护套的前端固定有上夹持件,电缆线固定于下部夹片的凹槽内,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均为夹齿,下部夹齿的延长部分与电缆线顶部之间冲压包裹固定。
所述护套为绝缘材质,护套的前端内侧设便于装配的柱子,上下两个护套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本发明优势在于:从结构上改变了以往电缆夹和传统结构的蓄电池电极头之间的点接触方式,增加了接触面,通过减少导体上电中的接触电阻,降低了电压降,增加了额定电流,或在相同的额定电流或电压降条件下,减少了线导体横截面,进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能耗,提升了性能;同时,符合德国蓄电池电瓶线DIN72553TUV认证标准。防水涂层能够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和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鑫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鑫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6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母排和变频器
- 下一篇:一种数据线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