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赫兹波调制激光谱强度测量电光系数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94491.0 申请日: 2018-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8918457A 公开(公告)日: 2018-11-30
发明(设计)人: 柴路;宋琦;马庆;刘伟宁;栗岩锋;胡明列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3586 分类号: G01N21/3586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刘国威
地址: 30007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光系数 太赫兹波 太赫兹波调制 激光 强度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光电检测技术 探测激光光谱 太赫兹时域 光谱仪 调制信号 光电检测 计算公式 频谱技术 探测激光 探测晶体 探测系统 探测信号 准确测量 改变量 泵浦 测量 聚焦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为提出一种太赫兹波调制最大激光谱强度的非接触式测量电光系数的方法,实现电光系数的准确测量。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太赫兹波调制激光谱强度测量电光系数的装置和方法,利用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中的泵浦‑探测系统,将产生的太赫兹波和探测激光同时聚焦到探测晶体上,此时,激光作为探测信号,太赫兹波作为调制信号,通过光谱仪分别测量有太赫兹波存在和无太赫兹波存在时探测激光光谱的最大强度改变量,再通过计算公式反推出样品对应的电光系数。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光电检测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赫兹波调制激光谱强度测量电光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光晶体是具有电光效应的固体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激光技术和太赫兹技术领域,作为电光调制、Q开关、太赫兹产生和探测器等。电光效应的大小正比于电光材料的电光系数,因此对电光晶体的电光系数的有效表征对这些材料的设计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现有测量电光材料的电光系数技术基本分为以下几种:单光束椭偏仪法、F-P干涉法、马克-岑登干涉法、衰减全反射法、电致变色法等方法[1-5]。现有技术中都是对待测样品采用外加电压的方式,因此需要在待测样品通光方向或垂直方向施加(透明)电极,并且外在提供可施加到样品半波电压的高压电源。因此这些方法具有下列不足:(1)增加了样品制备难度。对样品施加电极必须与待测样品紧密接触,这对样品的制备精度(比如:样品厚度、两面平行度、表面平整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增加了电极制备工艺。除了待测样品本身的制备,还要设计和制备相应的电极。不论是采用金属还是镀膜都增加了测量过程的难度;(3)需要外接高压电源。上述方法中一般需要提供外接电源的电压满足材料的半波电压,这不仅增加了整体测量装置的费用,也有高电压对样品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害(如击穿等)的风险;(4)施加电极过程对样品本身自然特性的影响。比如:采用透明电极(通光方向)时对探测光的影响,包括增加了损耗、引入相位差和偏转角度等;采用电镀金属电极(垂直通光方向)时,则改变了样品的边界条件,包括波导作用和接触应力;若采用直接挤压方式将样品与电极放在一起,则除了附加应力之外,若中间存在空气膜,会造成待测的样品电光系数异常升高[6]。

综上所述,现有的接触电极式测量电光系数的方法,尽管测量原理各有利弊,但是都存在着难以避免的上述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整个测量过程的复杂性,附加了额外费用,而且引入的系统误差难以消除,并容易破坏样品等。

[1]Wang F,Furman E,Haertling G H.Electro‐optic measurements of thin‐film materials by means of reflection differential ellipsometry.Journal ofApplied Physics,1995,78(1):9-15.

[2]Prêtre P,Wu LM,Hill R A,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opticpolymer films by use of decal-deposited reflection Fabry–Perotmicrocavitie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Optical Physics,1998,15(1):379-392.

[3]Kang B,Rhee B K,Joo G T.Variation of electro-optic coefficients inMgO-doped LiNbO3single crystals.Materials Letters,2006,60(17):2306-230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4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