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菌灵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3433.6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3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侯长军;杨奕霞;霍丹群;侯经洲;刘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菌灵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菌灵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基于绿色发光的荧光碳点和贵金属纳米金来检测待测物溶液中多菌灵的浓度,其中纳米金可以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淬灭碳点的荧光,多菌灵能与纳米金结合从而恢复碳点淬灭的荧光。本发明在检测多菌灵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检测专一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下限为0.45ppb,检测速度快,大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稳定性好,成本低,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的快速和特异性检测,可以用于水果和蔬菜中多菌灵农药残留的简单快速检测。本发明在检测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菌灵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多菌灵 (carbendazim),是一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同时也是苯菌灵(benomyl)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和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多菌灵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广泛应用于防治蔬菜和水果等各类农产品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等,其对人、畜低毒,但是若长期摄入,会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慢性或急性毒性而影响人体健康,可通过食道引起兴奋、抽搐、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头昏头疼、胸闷、上腹压痛等中毒症状。
目前多菌灵检测手段多依赖于气相、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荧光光谱法,电化学传感器,化学分析法。虽然色谱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分离效果、结果稳定性和操作重复性好的优点,但样品处理操作较为繁琐,并且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并且需要大型且昂贵的设备,检测成本高;荧光光谱法目前使用的碳点大多数为发蓝光,这样不仅导致其背景干扰大而且它们的量子产率都很低,不利于实际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周期长,耗时耗力,所以在应用中具有一定限制;现有化学分析法简单易行,但均存在灵敏度低,检测范围小的问题。因此,这些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实时在线的快速、专一性检测。所以有必要找到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菌灵的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低、检测范围小且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菌灵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点的合成:
将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加入水中,然后超声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将所述反应液倒入反应釜中200~300℃反应2~6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其离心得到上清液,再将所述上清液进行透析,即得到碳点原液,避光保存;
2)纳米金的合成:
将氯金酸水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加入柠檬酸三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待混合溶液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时,再继续加热30~6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纳米金溶液,避光保存;所述柠檬酸三钠水溶液的固液比为1~2g:100ml;所述氯金酸水溶液的浓度为20~30mM;
3)绘制标准曲线:
取步骤2)制备的纳米金溶液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别向每份纳米金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浓度梯度的多菌灵标准溶液得混合溶液,并在室温下孵育,充分反应后,向所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点检测液得到标样总反应液,反应完成后,检测荧光强度,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多菌灵浓度为0的标样总反应液的荧光强度的比值,即为荧光恢复强度,绘制荧光恢复强度与多菌灵浓度关系的标准曲线,所述纳米金的加入量相对于待测样品中多菌灵的量是过量的,所述碳点检测液为所述碳点原液经B-R缓冲溶液稀释得到;
4)待测样品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3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