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3243.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劲松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3C8/00;C04B33/24;C04B33/34;C04B41/89;B44D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瓷胎 珐琅 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其方法步骤包括:选用纯净高岭土—配制素胎高温釉—珐琅彩颜料调和油—配制珐琅颜料—根据不同色彩、不同温度、不同硬度的颜料调和进行彩绘—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气候对温度、时间的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烧制。本发明的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具有色彩亮丽,温润如玉,花有露珠,蝶有绒毛,薄如卵幕,书法楷篆细如蝇头。画面柔和、逼真、贴近于自然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5世纪,由传教士将西方“画珐琅”艺术品传入中国,引起了清宫艺术品制作者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来到中国,促使清宫开始
“瓷胎画珐琅”的研制。康熙三十二年,在紫禁城内特设“珐琅作”。康熙五十五年,烧制出清宫廷“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瓷胎画珐琅美轮美奂,一鸣惊人。它标志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项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是清代宫廷陶瓷艺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到雍正朝,将瓷胎画珐琅发扬光大,研发出多种外国所没有的珐琅釉色,使用莹润如玉的薄胎白瓷,把画珐琅方法推向集诗、书、画、印四绝的综合艺术精品。因此,雍正朝的瓷胎画珐琅的发展,已达陶瓷艺术的极致。而乾隆皇帝又集其大成,精心烧制出锦上添花瓷胎画珐琅则成为傲世之作。清宫三朝瓷胎画珐琅制品精美绝伦,特别是雍正、乾隆朝烧制的瓷胎画珐琅,数量极少极其珍贵。更重要的是,瓷胎画珐琅的制作,除素胎外,彩绘、二次烧制均在内廷“珐琅作”完成,秘藏深宫禁苑外人不得而知。清宫瓷胎画珐琅,开启了中西方优秀绘画及西方文化与中华优质瓷胎釉相结合的大门。乾隆晚期,清王朝国力衰退、国政腐败、财力不济,大约在乾隆五十三年,清宫“珐琅作”取消了瓷胎画珐琅的烧制。由于瓷胎画珐琅方法复杂,技艺绝顶,宫内生产,密不外传,其方法流程、技术资料等等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国内外均无从查证。其后曾有多人仿制,均未成功。显赫三朝的清宫“瓷胎画珐琅”瓷器的烧制方法就此绝迹,至今已二百余年。
因此,瓷胎画珐琅的工艺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揭开了宫廷瓷胎画珐琅“绝顶”方法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多的了解宫廷艺术品,也能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拥有原本只有皇家独享的艺术精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瓷胎画珐琅的烧制方法,包括:
A:选用纯净高岭土;
B:白胎烧制
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为原料制成白胎胎面釉水,并加水稀释,涂在瓷器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能承受600℃—1420℃之间的温度,并能承受多次进窑反复烧制的白胎;
C:调色
将纯天然矿物颜料与颜料调和油按照10:1的比例进行调和,其中,所述纯天然矿物颜料硬度在摩氏7度—摩氏10度之间,研磨细度在500目以上,使用50%乳香油、20%松节油、10%蓖麻油、10%艾油、10%活性物质,经高温蒸馏,按100克蒸馏至50克时调和油蒸馏成功,将纯天然矿物颜料与颜料调和油按照10:1的比例进行调和,调和时先用颜料刀将颜料与调和油进行反复按压,使颜料将油充分吸收,颜料与油的比例要精确到10:1;
D:釉上汇彩
⑴烧线条
①画稿线条绘制;
②线条绘制完后自然阴干,在晴天平均气温在19℃—30℃之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50%—80%、雨天空气相对湿度60%—90%的条件下,晴天阴干需要2—4小时,雨天阴干需要6—8小时,而在平均气温在4℃—17℃之间、晴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40%—70%、雨天空气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晴天阴干需要1—3小时,雨天阴干需要2—4小时时;
③入窑烧制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劲松,未经孙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3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