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消防排烟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92050.7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江;颜明强;袁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F04D29/58;F04D29/00;F04D29/52;F04D29/54;F04D29/44;F04D29/02;F04D25/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消防 排烟风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耐高温消防排烟风机,包括外筒,同轴设置于外筒内呈封闭状的内筒,多个将内筒固定的导流支撑件,同轴安置于内筒中的通轴电机,与通轴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排烟风叶,连通内筒内空间和外筒外空间的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设置于内筒内壁前端呈锥形的排气导圈,与转动轴后端连接的换向传动机构,受换向传动机构驱动的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的进风口与进气通道连通,其出风口朝向内筒前端。本发明通过对内筒的封闭式设计,避免高温烟气侵入而提高电机运行环境的温度,同时配置与外界新风连通的通气通道和受风机电机同步驱动的风冷机构,实现内筒内部散热的独立循环,以风冷方式替代以往水冷方式,从多方面提高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排烟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耐高温消防排烟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防火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近年建成的现代化建筑物都需要设置消防排烟系统,将建筑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出,以降低火灾发生时高温烟气对人员灼伤等人身财产损失。现有建筑的消防排烟系统大都采用排烟风机和排烟阀等装置,构建适应不同环境的排烟体系,而如隧道这类地下体系工程具有空间小、通风要求高等特点,在配置消防排烟系统尤其是采用排烟风机时,不仅要考虑消防时的应急要求,而且还需要考虑排烟风机在平时兼做日常通风的作用。这样就对排烟风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烟风机既要满足消防状态下(280℃正常工作0.5小时,250℃正常工作1小时)的正常运行,又要满足平时通风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消防排烟风机主要采用内外筒双层结构,外筒用于高温烟气的输送,内筒用于保护电机和隔离高温烟气与电机的接触,并主要通过内筒上设置的散热孔或散热通道对内筒和电机进行自然散热,同时当叶轮在外筒内运转时对内筒表面产生的空气流道能够带走热量,实现主动散热,以保障风机能够正常散热运行,并可在消防状态的高温下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是在长隧道中发生烃类火灾,由于火灾持续时间长,聚集在隧道中的烟气滞留时间长,高温烟气即使在消防排烟风机的作用下也不能及时散发,使得其内筒电机本身产生的热量也不能及时散发,烟气也会由散热孔进入内筒内部,整体上很容易影响消防排烟风机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对此,申请人曾对消防排烟风机进行了一些改进,如申请号为201420082552.7,名称为“自降温型、喷雾式高温消防排烟风机”的中国专利,其采用水冷方式对内筒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了内筒及电机的散热性能,并防止烟气进入内筒,其将吸热后的水进行水雾喷洒,辅助降尘及灭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申请人在对已投入应用的这种消防排烟风机调研时发现,很多排烟风机在先期都能够很好地运行,但遭遇突发消防事故时或长久运行后总有部分会出现故障,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消防排烟效果和对长期稳定运行寿命的需求。究其原因在于,这种内筒水冷的结构虽然从散热降温这个角度能够提升消防排烟风机的性能,但是对整体内筒和电机的水路管道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消防冷却水必须在保证正常循环状态下不泄漏,而现实的情况是电机长时间的运行会有轻微抖动产生,在消防状态时运行功率提升,其产生的运行抖动会有增加,这些不可避免的运行抖动很容易使水路管道及机壳在各处产生连接松动,从而发生冷却水泄漏的问题,并且由于水冷方式需要容纳的水量较多,这些泄漏的冷却水很容易直接沁入内筒和电机中,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提高消防排烟风机系统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和消防状态的高温下的可持续工作性并降低风机维护难度,以应对地下体系工程尤其是隧道中的较长持续时间的火灾问题,是申请人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散热性好、工作稳定、维护方便的基于新风散热的新型耐高温消防排烟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2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用高速直连离心鼓风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多功能消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