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防追尾的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1446.X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6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榛硕(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追尾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车载防追尾的预警系统,包括安装在路面的车辆监测模块以及安装在当前车辆上的数据管理模块以及预警执行模块;所述车辆监测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车辆及后方车辆的瞬时位置和车速;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基于车辆监测模块确定的瞬时位置和速度来计算出后方车辆与当前车辆的相对速度和两车距离,根据预设条件判断后方车辆与当前车辆之间是否存在追尾危险,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预警执行模块;所述预警执行模块基于数据管理模块反馈的结果来执行对后方车辆和/或当前车辆的司机的预警。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运用,且可以有效提醒后方所有较近车辆车距过小,需要保持安全车距,以及提醒本车驾驶员后方有车处于不安全距离,尽量避免刹车等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防追尾的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其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的事实。根据中国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
在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当两辆机动车处于同向行驶的状态时,后方车辆有责任根据车速与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但在实际行驶中,后方车辆可能因判断不准确、盲目自信、注意力分散、雨雾天气、前车故障降速等等各种原因而导致追尾。
另据研究表明,如果驾驶员有0.5秒的额外警告时间,大约60%的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提前1秒的警告则会避免90%的追尾事故,CN201310118999.5中介绍了一种防后车追尾的预警系统,但其采用雷达测速及距离,容易受到湿度,天气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车载防追尾的预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车载防追尾的预警系统,包括安装在路面的车辆监测模块以及安装在当前车辆上的数据管理模块以及预警执行模块;所述车辆监测模块用于确定当前车辆及后方车辆的瞬时位置和车速,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基于车辆监测模块确定的瞬时位置和速度来计算出后方车辆与当前车辆的相对速度和两车距离,根据预设条件判断后方车辆与当前车辆之间是否存在追尾危险,并将结果反馈给所述预警执行模块;所述预警执行模块基于数据管理模块反馈的结果来执行对后方车辆和/或当前车辆的司机的预警。
具体的,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及第一数据发送单元。
具体的,所述车辆监测模块包括多组光敏传感器、测速单元、射频识别单元和第二数据发送单元,所述光敏传感器还连接有计时器,当传感器触发时即开始计时。
具体的,所述车辆监测模块包括多组超声波传感器、测速单元、射频识别单元和第二数据发送单元,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还连接有计时器,当传感器触发时即开始计时。
具体的,所述车辆监测模块包括多组光敏传感器、多组超声波传感器、光敏开关控制单元、测速单元、射频识别单元和第二数据发送单元,所述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还连接有计时器,当传感器触发时即开始计时。
所述光敏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多组光敏传感器、多组超声波传感器、测速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在无光条件下代替所述光敏传感器工作。
具体的,所述多组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中每一组设有两个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且所述两个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述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均用于对路面车辆进行测速。
具体的,所述射频识别单元包括安装在车内的射频卡和设置在路面的读写器,所述射频卡内存储有车主的身份信息和车辆的信息,每组所述光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之间均设有所述读写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榛硕(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榛硕(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14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