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沥青四组分试验流速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0657.1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长泉 |
主分类号: | G05D7/03 | 分类号: | G05D7/03;G01N3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速控制装置 石油沥青 球轴 长颈漏斗 组分试验 分液 球阀 活塞杆复位装置 嵌套 齿轮传动机构 丝杆旋转装置 压力计数器 传输装置 导流机构 调速机构 机械动作 离心操作 沥青稠度 流速流量 流体液压 试管内壁 输入管道 旋转配合 曳引装置 顶盖 软管 活塞缸 截流阀 液压箱 支座台 柱管体 抽吸 多管 附着 滑杆 轮轴 铁架 错位 贯通 衔接 调控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沥青四组分试验流速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抽吸柱管体、长颈漏斗管、铁架支座台、球轴调节阀、回流软管、分液截流阀、输入管道、液压箱顶盖、压力计数器、流体液压箱,球轴调节阀嵌套于长颈漏斗管的顶部并且相互贯通,本发明球轴调节阀设有轮轴传输装置、齿轮传动机构、滑杆曳引装置、连杆张夹机构、流量调速机构、丝杆旋转装置、活塞缸导流机构、活塞杆复位装置,实现了流速控制装置球阀的结合运用效果强,多管同时工作,且离心错位,高低调控流速流量,离心操作也筛分沥青稠度,防止附着在试管内壁,分液彻底明确,对石油沥青的试验输送起到便捷高效的作用,球阀旋转配合机械动作的衔接更加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石油沥青四组分试验流速控制装置,属于流速控制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沥青化学组分试验的规定,四组分试验中采用的流速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包括一组双联球和一根羊角弯管,该装置不足之处在于双联球加压的动力是人手捏橡胶球的力,力量不均匀导致气压大小无法控制,最终造成玻璃吸附柱中溶液流速无法控制,用双联球控制玻璃吸附柱中溶液流速,溶液流速稳定在2mL/min~4mL/min,用滴定管测定,每19滴溶液体积为1mL,故溶液流速应稳定在38滴~76滴/毫升,而实际操作中,由于沥青稠度等原因,用双联球方式控制流速,玻璃吸附柱中溶液流速只能达到20滴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目前技术公用的流速控制装置多用单管或者双管分液控制,对沥青稠度的筛分不到位,使整体分液有残留,同时速度调控效率低,球阀多管口对接的运用欠缺,机械的旋转配合不足,试验过程存在数据偏差,管道对接与错位离心处理的调节性能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沥青四组分试验流速控制装置,以解决流速控制装置多用单管或者双管分液控制,对沥青稠度的筛分不到位,使整体分液有残留,同时速度调控效率低,球阀多管口对接的运用欠缺,机械的旋转配合不足,试验过程存在数据偏差,管道对接与错位离心处理的调节性能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油沥青四组分试验流速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抽吸柱管体、长颈漏斗管、铁架支座台、球轴调节阀、回流软管、分液截流阀、输入管道、液压箱顶盖、压力计数器、流体液压箱,所述球轴调节阀嵌套于长颈漏斗管的顶部并且相互贯通,所述抽吸柱管体插嵌在长颈漏斗管的顶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长颈漏斗管通过分液截流阀与输入管道机械连接,所述长颈漏斗管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二者之间通过回流软管相互贯通,所述压力计数器纵向紧贴于流体液压箱的前侧,所述液压箱顶盖与流体液压箱扣合在一起,所述流体液压箱安装于铁架支座台底部的左下角,所述长颈漏斗管竖直安装于铁架支座台的前侧,所述输入管道的底端插嵌在液压箱顶盖的左上角,所述球轴调节阀设有轮轴传输装置、齿轮传动机构、滑杆曳引装置、连杆张夹机构、流量调速机构、丝杆旋转装置、活塞缸导流机构、活塞杆复位装置,所述轮轴传输装置通过轴轮与齿轮传动机构机械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安装于滑杆曳引装置的顶端,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滑杆曳引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轮轴传输装置通过滑杆曳引装置的T型缸与连杆张夹机构相互贯通,所述连杆张夹机构的连杆与流量调速机构的活塞块机械连接,所述丝杆旋转装置的顶面紧贴于连杆张夹机构的轴心下,所述丝杆旋转装置通过活塞杆复位装置与活塞缸导流机构机械连接,所述活塞杆复位装置与活塞缸导流机构分别安设在丝杆旋转装置的左右下角,所述流量调速机构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丝杆旋转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轮轴传输装置与连杆张夹机构之间安设有齿轮传动机构、滑杆曳引装置,所述轮轴传输装置安装于长颈漏斗管的内部并且相互贯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长泉,未经郑长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0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阳光追踪机架装置
- 下一篇:采用浮体控制的通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