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粒监测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0570.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莫皓然;黄启峰;韩永隆;李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室 监测通道 连通 微粒监测 承载 进气口 隔板 承置槽 连通口 热气排放口 隔板区隔 加热元件 监测标准 气体监测 排气口 致动器 传感器 加热 | ||
一种微粒监测模块,包含:主体,由承载隔板区隔出第一隔室及第二隔室,且设有进气口及热气排放口,连通第一隔室,设有排气口,连通第二隔室,以及承载隔板具有连通口,连通第一隔室及第二隔室;微粒监测基座,具有监测通道,且监测通道一端具有承置槽,与监测通道连通;致动器,设置于承置槽,以控制气体由进气口导入第一隔室,并透过连通口连通而导送于第二隔室中;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隔室,对第一隔室加热,以使第一隔室维持监测标准湿度;传感器,承载于承载隔板上,并位于微粒监测基座的监测通道中,以对导入监测通道的气体监测。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微粒监测模块,尤指一种可维持监测湿度及组配于薄型可携式装置应用进行气体监测的微粒监测模块。
【背景技术】
悬浮微粒是指于空气中含有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由于其粒径非常细微,容易通过鼻腔内的鼻毛进入人体的肺部,因而引起肺部的发炎、气喘或心血管的病变,若是其他污染物依附于悬浮微粒上,更会加重对于呼吸系统的危害。
目前的气体检测大都为定点式,且仅测量气体观测站周遭的气体信息,无法随时随地提供悬浮微粒的浓度;此外,悬浮微粒的检测难以避免水蒸气的干扰,于高湿度环境下,颗粒物被水蒸气包围后,体积变大,透光性不足,同时小的水分子(水珠)增多,这都会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有鉴于此,要如何能够随时随地检测悬浮微粒的同时,又要避免环境温度对于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来达到可随时随地又准确地检测悬浮微粒的浓度,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粒监测模块,可组配于薄型可携式装置应用进行微粒监测,微粒监测模块先将气体由进气口吸入第一隔室内,于第一隔室内加热,使得位于第一隔室内的气体能够维持于监测标准湿度,提升气体传感器感测效率,且主体具备有单向开口监测腔室,以提供一单向气体导入导出的监测,共振片再透过致动器致动导送气体,来达到微粒监测模块真正导入薄型可携式装置外的悬浮微粒进行监测时,能够随时随地都可检测悬浮微粒的目的。
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微粒监测模块,包含:主体,内部由一承载隔板区隔出一第一隔室及一第二隔室,且设有一进气口、一热气排放口及一排气口,该进气口及该热气排放口连通该第一隔室,该排气口连通该第二隔室,以及该承载隔板具有一连通口,连通该第一隔室及该第二隔室;一微粒监测基座,设置于该第一隔室、该承载隔板之间,具有一监测通道,且该监测通道一端具有一承置槽,与该监测通道连通;一致动器,设置于该微粒监测基座的该承置槽,以控制气体由该进气口导入该第一隔室,并透过该连通口连通而导送于该第二隔室中,再由该出气口排出,构成单一方向气体导送;一加热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隔室,对该第一隔室加热,以使该第一隔室维持一监测标准湿度;一传感器,邻设于该承载隔板上,并位于该微粒监测基座的该监测通道中,以对导入该监测通道的气体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应用于薄型可携式装置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应用于薄型可携式装置一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C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应用于薄型可携式装置一实施例另一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的致动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的致动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B至图4C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的致动器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案的微粒监测模块应用于薄型可携式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A为图5所示的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阀的作动示意图。
【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0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