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89429.2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3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杜妍莹;马锋;单丽宇;严小鹏;吴荣谦;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31 | 分类号: | A61B1/31;A61B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体 麦芒 仿生 联合 动力 下行 逆向 结肠 检查 装置 | ||
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包括胶囊内镜,在胶囊内镜外套有一个具有磁性的载体套,载体套包覆胶囊内镜的后端和侧面,载体套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尾须,尾须在载体套上,沿载体套的轴形成聚拢效果,聚拢头端朝向胶囊内镜的牵引方向,从而在牵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载体套的尾端边沿连接带有刻度线的外套管,尾端中心连接内芯,内芯的尾端有把手,载体套的前端固定有固定环,载体套上套有滑动环,固定环和滑动环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绕在载体套上,滑动环的外侧面上对称固定设置有若干上牵拉扣,外套管的管壁尾部固定设置有与上牵拉扣对应的下牵拉扣,本发明尾须模拟麦芒物理结构,使胶囊镜更易在结肠中逆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结直肠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常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自1969年起,结肠镜开始应用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经肛门将结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后,在退镜过程中从黏膜侧观察大肠病变的检查方法。对大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的患者,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结肠镜检查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早期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传统注气式结肠镜是侵入性检查方法,充足的空气注入虽可打开管腔,提高视野,但是过量充气可使结肠延长或形成弯角,结肠镜在弯角部位易形成襻环,造成进境时牵拉系膜。此外,过量空气注入时,肠管的压力升高,肠道黏膜血流量减少,将造成结肠缺血及痉挛,可造成患者腹痛和腹部不适感。由于对腹痛的恐惧,部分患者要求镇静下行结肠镜检查,甚至拒绝检查,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减轻腹痛,提高结肠镜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接受度,逐渐出现了注CO2结肠镜、注水式结肠镜、细口径内镜及镇静结肠镜等新技术。
Carter在1952年首次提出将CO2气体注入结肠,由于CO2溶解度明显高于空气,可通过结肠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并通过呼吸迅速排出,可减轻腹痛,但是CO2的储存、运输等花费会增加患者和医院的负担,使注CO2结肠镜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中广泛开展。相比较注气式结肠镜来说,注水式结肠镜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检查中水量的多少没有明确的规定,常需内镜医师视肠道清洁情况以及进境的困难程度决定;而且撤镜时须吸除进镜时注入的大量温水,导致检查时间明显延长;对于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患者,由于残留的混有排泄物的污水使肠腔内可视度下降,从而可能降低检出细微黏膜损害的能力。由于麻醉风险、术后护理及麻醉价格等原因,镇静或麻醉结肠镜并不适合大多数患者。目前,细口径内镜应用于成人的结肠检查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以上结肠镜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痛,但都需将较长一段管路插入至回盲部,侵入性大,穿孔、出血、心肺相关并发症不可避免。同时,肠镜非常笨拙,操作极不方便。此外肠镜操作存在学习曲线,每人操作不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肠镜活检及诊断依据医师主观经验,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误诊可能。因此如果能发明出智能肠镜,这将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王怀成发明的智能仿生肠镜虽然提出了将仿生爬行装置与胶囊肠镜的结合,然而其应用价值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包括胶囊内镜1,在胶囊内镜1外套有一个具有磁性的载体套3,载体套3包覆胶囊内镜1的后端和侧面,载体套3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尾须2,所述尾须2在载体套3上,沿载体套3的轴形成聚拢效果,聚拢头端朝向胶囊内镜1的牵引方向,从而在牵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所述载体套3的尾端边沿连接带有刻度线的外套管4,尾端中心连接内芯5,内芯5的尾端有把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9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