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区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4992.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1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旸;戴人杰;陶冶林;汤晓伟;连鸿波;李家睿;赵时桦;国宗;李启本;吴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告警信号 频发告警 地区电网监控 综合治理系统 监控信号 筛选 处理效率 导入模块 判别模块 属性模块 数据分类 信号评价 信息智能 预警模块 专家意见 库模块 监控 预设 判定 提示 | ||
本发明的一种地区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监控信号导入模块收集告警信号数据,通过监控信号台账属性模块将告警信号数据分类,通过专家意见库模块建立频发告警信号评价标准,通过信号频发判别模块对告警信号是否属于频发告警信号进行判定,通过频发信息智能预警模块向监控人员发出告警信号,避免了人工对频发信息的筛选,主动将频发告警信号向监控人员进行提示,同时提供预设处置方案,有效的对频发信息进行了筛选,提升了对频发告警信号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领域的地区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变电和输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不断深入,以往有人值守的运维模式逐渐在向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的模式进行转化,实现了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的局部集中化。
变电站集中监控,将数量庞大的监控信息上传至调度控制中心。在监控信息中,危害最严重的是频发信息,根据国网公司要求:每月发生500次以上的信息,为频发信息。当电网正常操作和电网设备异常时都会发出大量频发信息,监控信号的频繁告警、动作,造成监控系统告警窗信号数量庞大。在管辖变电站较多的地区,问题将显得尤为突出。监控信息的频发有如下危害:
一、影响监控工作效率:监控信号的筛选和辨识会耗费监控人员大量时间,导致监控值班员工作繁重,极易造成监控效率低下,淹没重要监控信息,影响监控运行人员对运行设备的实时监控;
二、易造成麻痹思想:某些频发信息出现的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而且一般情况下又不会立即造成严重后果,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值班监控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对该类信息的麻痹思想,不再给予足够重视,设备异常、故障情况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进而影响电网安全运行;
三、危害电网安全:监控信号的频繁动作,若不能及时判断故障发生情况则会影响事故处理的及时性,而一旦发生信号漏看或辨识错误的现象,则会对电网设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如何能够降低监控信息的频发次数,并对危险的监控信号进行提示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一套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以实时筛选并分析电网监控的频发信息,是技术人员的主要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区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它能够对电网频发告警信号进行分类、筛选、提示以及预警,有效的提升了对于频发告警信号的应对效率。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区电网监控信息频发综合治理系统,包括监控信号导入模块、监控信号台账属性模块、信号频发判别模块、专家意见库模块、和频发信息智能预警模块;
所述监控信号导入模块包含变电站的历史告警信号数据库以及变电站的实时告警信号数据,所述监控信号导入模块将全部告警信号数据输出到监控信号台账属性模块;
所述监控信号台账属性模块将告警信号数据按照所属地区、所属变电站、信号类型、发生时间、电压等级的要素进行分类;
专家意见库模块根据监控信号台账属性模块的经过分类的告警信号数据建立频发告警信号评价标准;
信号频发判别模块通过所述监控信号导入模块接收变电站的实时告警信号数据,并将该实时告警信号数据与频发告警信号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满足条件即判定为频发告警信号;
频发信息智能预警模块根据信号频发判别模块的判定向监控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专家意见库模块根据建立的频发告警信号评价标准,对频发告警信号设置频发告警信号应对措施;频发信息智能预警模块在向监控人员发出预警信号后,专家意见库模块同步向监控人员发送频发告警信号应对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4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